脑动脉瘤介入治疗
发布于 2025/08/27 14:43
发布于 2025/08/27 14:43
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主要通过血管内操作封堵动脉瘤。介入治疗方式主要有弹簧圈栓塞术、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支架辅助栓塞术、球囊辅助栓塞术、覆膜支架植入术等。脑动脉瘤可能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外伤、感染、遗传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头痛、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
1、弹簧圈栓塞术弹簧圈栓塞术是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常用方法,通过导管将铂金弹簧圈送入动脉瘤腔内,促进血栓形成从而阻断血流。该方法适用于窄颈动脉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术后可能出现血管痉挛、弹簧圈移位等并发症,需密切监测神经功能变化。患者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脑血管造影。
2、血流导向装置植入血流导向装置是一种密网支架,通过改变血流方向使动脉瘤内形成血栓。适用于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特别是宽颈动脉瘤。该技术能保持载瘤动脉通畅,但存在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术后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并定期进行影像学随访。
3、支架辅助栓塞术支架辅助栓塞术结合了支架和弹簧圈的优势,先放置支架再填入弹簧圈。适用于复杂形态的宽颈动脉瘤,能有效防止弹簧圈脱入载瘤动脉。术后可能出现支架内狭窄、动脉瘤复发等情况。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压,避免吸烟等危险因素,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
4、球囊辅助栓塞术球囊辅助栓塞术在弹簧圈栓塞过程中使用临时球囊阻断血流,提高栓塞安全性。适用于分叉部动脉瘤或宽颈动脉瘤治疗。术中可能出现球囊相关血管损伤,术后需监测穿刺部位出血情况。恢复期间应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导致血压波动,可适当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缓解便秘。
5、覆膜支架植入术覆膜支架植入术通过带膜支架完全隔绝动脉瘤与血管腔,适用于梭形动脉瘤或假性动脉瘤。该技术能立即消除动脉瘤破裂风险,但可能覆盖重要分支血管。术后需要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定期检查支架通畅度。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控制血脂水平,限制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必要时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
脑动脉瘤介入治疗后需要定期随访,建议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分别进行脑血管影像学检查。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血压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饮食上注意低盐低脂,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如出现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术后康复阶段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但应避免对抗性运动。
上一篇 : 内生软骨瘤不能吃什么食物
下一篇 : 骨软骨瘤引起什么并发症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