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糖尿病是如何得
发布于 2025/09/18 14:40
发布于 2025/09/18 14:40
小儿糖尿病通常由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反应、病毒感染、肥胖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主要有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单基因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新生儿糖尿病等类型。
1、遗传因素部分患儿存在HLA-DQ/DR基因易感性,尤其1型糖尿病与特定基因型显著相关。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时,儿童发病概率可能升高。建议家长定期监测血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2、自身免疫反应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常见于1型糖尿病。患儿可能出现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临床常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赖脯胰岛素注射液等替代治疗。
3、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等感染可能破坏胰岛细胞。患儿感染后可能出现持续高血糖,需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确诊后需使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控制血糖。
4、肥胖因素长期高热量饮食和缺乏运动导致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主要诱因。患儿常见黑棘皮病体征,建议家长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户外活动,必要时使用二甲双胍肠溶片。
5、环境诱因过早接触牛奶蛋白、维生素D缺乏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新生儿糖尿病患儿需使用格列本脲片治疗,家长需严格记录每日血糖变化。
家长应定期为孩子检测空腹及餐后血糖,培养规律运动习惯,控制精制糖摄入。选择全谷物、优质蛋白和新鲜蔬菜,避免含糖饮料。建立血糖监测记录本,就诊时携带供医生参考。出现多尿、口渴加剧等情况应立即复查,不可擅自调整胰岛素用量。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