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血肌酐指数变化对尿毒症诊断的重要意义

发布于 2011/10/18 17:34

尿毒症是一种肾病晚期的典型症状,对患者的肾脏和身体健康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害。正确及时的进行尿毒症的诊断是掌握肾脏健康状况,有效控制肾病病情的关键。血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其指数变化对肾功能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肌肉中,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生成肌酐,再释放到到血液中随尿排泄。因此血肌酐与体内肌肉总量关系密切,基本上不受饮食、高分解代谢等肾外因素影响,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体内生成量恒定(每日20mg/kg)的情况下,血肌酐浓度主要取决于肾小球滤过功能。但是血肌酐与肌酐清除率并不完全一致,肌酐清除率较血肌酐更为敏感。在肾功能减退早期(代偿期),肌酐清除率下降而血肌酐却正常。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上时,血肌酐才开始迅速增高,因此当血肌酐明显高于正常时,常表示肾功能已严重损害,可以作为尿毒症的诊断的重要依据。由于肌酐清除率还受到肾小球浓缩功能的影响,在肾浓缩功能受损的情况下,血肌酐就是反映肾小球功能的最可靠指标。由此看来,血肌酐指数不仅能够帮助尿毒症的诊断,还能够准确的反应肾小球功能,有利于各种肾功能疾病的确诊。

以上就是血肌酐指数对于反应肾脏功能变化的重要作用,希望读者朋友们通过对血肌酐的了解,能够更准确的进行尿毒症的诊断,更有效的控制肾病患者的病情状况。

详情可登录尿毒症疾病专题http://www.fh21.com.cn/sbk/ndz/或向专家免费进行咨询,届时专家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详细的解答。

尿毒症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