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论治对精液不液化的划分

发布于 2012/03/28 14:24

中医辩证论治对精液不液化的划分

治疗精液不液化,应谨守病机,辨病辨证治疗。要针对“湿热痰浊”这一基本病理机制组方用药,治疗主要以清热利湿、化痰泄浊为治疗大法,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再运用辨证论治,将精液不液化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进行治疗。

1.肾精不足型,宜补益肾精助液化。临床表现主要为婚后不育,精液黏稠而不液化;耳鸣,

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夜尿多,小便清长,头晕,失眠健忘,性欲减退,舌体胖,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临床常用药物为地黄、熟地黄、黄芪、当归、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公丁香、淫羊藿、巴戟天、锁阳、芡实、制附子、甘草等。

2.

阴虚火旺型,宜滋阴降火助液化。临床表现主要为婚后不育,精液黏稠而不液化;五心

烦热,盗汗,口干舌燥,头晕,失眠健忘,性欲旺盛但易早泄,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临床上常用药物为黄柏、肥知母、牡丹皮、生地黄、玄参、麦冬、白茅根、枸杞子、当归、鳖甲、桑葚子、紫河车等。

3.淤血阻滞型,宜活血化瘀助液化。

临床表现主要为婚后不育,精液黏稠而不化;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胸闷痞满,睾丸坠胀隐痛,会阴部不适,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紫斑,舍下静脉增粗,苔薄白,脉涩或弦紧。临床上常用药物为穿山甲片、水蛭、佛手、桃仁、红花、丹参、黄芪、当归、赤芍、延胡索、淫羊藿、牛膝、路路通、炙甘草等。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精液不液化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