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痴呆的西医病因病机

发布于 2012/04/06 15:04

老年性痴呆是目前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病理改变主要为皮质弥漫性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扩大,神经元大量减少,并可见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结等病变,胆碱乙酰化酶及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减少。起病在65岁以前者又称早老性痴呆,多有同病家族史,病情发展较快,颞叶及顶叶病变较显著,常有失语和失用。

老年性痴呆主要表现为脑细胞的广泛死亡,特别是基底节区的脑细胞。正常情况下,基底节区发出的纤维投射到大脑与记忆和认知有关的皮质,它释放乙酰胆碱。短期记忆的形成必须有乙酰胆碱的参与,患者与正常人相比乙酰胆碱转移酶的含量比正常人减少90%

经解剖发现,老年性痴呆患者脑中有广泛的神经元纤维缠结,轴突缠结形成老年斑。老年斑中含有坏死的神经细胞碎片、铝、异常的蛋白,老年性痴呆患者脑内β-淀粉样蛋白过度积聚。

目前公认的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由于淀粉样前蛋白的异常导致蛋白成分漏出细胞膜,导致神经元纤维缠结和细胞死亡,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二是与载脂蛋白Eε-4(ApoE-4)的基因有关,ApoE-ε4的增多能对抗ApoE-ε2ApoE-ε3的功能。ApoE-ε4使神经细胞膜的稳定性降低,导致神经元纤维缠结和细胞死亡。Apo基因纯合子比杂合子患病几率高。

痴呆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