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霉素为何会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发布于 2012/05/11 14:17

临床上,氯霉素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常见的药物。使用氯霉素不当所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一般分为两种可逆性红系增生抑制和不可逆性过敏性再障。

其中,可逆性红系增生抑制是由于氯霉素的毒性所致,与剂量有关,如使用氯霉素超过一定剂量就会发病。因氯霉素结构中的硝基苯根能抑制血细胞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导致线粒体的损坏。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目前尚没有绝对安全的剂量,一般由医生掌握。由氯霉素引起的逆性红系增生抑制在停药后病情可以逐渐恢复。

不可逆性过敏性再障,是由于机体对氯霉素敏感或对其解毒能力有缺陷所致,与个体遗传基因异常有关,而与剂量无关。由于这类人群的基因在氯霉素作用下可发生改变,造成骨髓造血多能干细胞不可逆和持久的改变,使其不能分化,结果骨髓三系造血细胞(红系、粒系、巨核细胞)减少,这种病情往往较为严重。

Tips:

氯霉素引起的药物性再障有何特点?

氯霉素引起的再障好发于12岁以下的儿童及50岁以上的老人,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3倍;

这些患者大多有慢性病或荨麻疹、皮疹、婴儿湿疹等过敏病史;

半年内曾服用氯霉素者发生再障的危险性为正常人的33倍,半数病人是在停药后1月余,也有在4~5个月后发病,少数在疗程中发病,甚至服药2次即发生严重再障,后者预后差,病变常不可逆,病死率高。

再生障碍性贫血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