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治疗慢性中耳炎来报到

发布于 2012/06/19 10:22

28岁的江猛在上大学时,曾有一次因为上火而突发中耳炎,还流了两三天的脓。过了几天,流脓现象消失了,江猛以为病好了,就没有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但是两年以后,江猛在一次感冒后耳朵再次流脓,而且随后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一两天如此。如果吃了辛辣的食物或喝了酒,流脓的时间还会延长,量也会增多。大学毕业后一直忙于事业的江猛早已习惯了这一现象,所以已经持续了将近4年。2周前,江猛发现听力大不如前,并且影响到了自己的工作,他不得不到医院“报到”了。

诊断结果不出所料,就是多年来一直未愈的中耳炎在捣乱,医生诊断江猛患上了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这种中耳炎的病变主要局限于中耳鼓室黏膜,一般没有息肉或肉芽形成,因此又被称为黏膜型。患者表现为间歇性耳流脓,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时,患者流脓发作或脓量增多,脓液呈黏液性或黏脓性,通常不臭,鼓膜穿孔位于紧张部,大小不一,多呈中央性穿孔。患者听力减退,一般为轻度传导性聋。

在医生的批评下,江猛乖乖地接受了已经迟到多年的治疗。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以局部用药治疗为主,可以分为两类:鼓室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较多时,应用抗菌药物溶液或抗菌药物与糖皮质激素混合液点耳,如0.3%氧氟沙星滴耳液等;鼓室黏膜湿润,脓液较少时,可用乙醇或甘油制剂,如3%硼酸乙醇等。江猛属于前一种情况,因为在急性发期,还要口服抗菌药物,所以治疗时间相对长一些。

医生又嘱咐江猛在用药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即滴药前用3%过氧化氢溶液洗耳,洗净后再点药。忌用氨基糖苷类等耳毒性抗菌药物滴耳,以免引起听力下降穿孔小或脓液量多时,忌用粉剂,因其可能堵塞穿孔妨碍引流,甚至导致并发症。尽量不用有色药物,以免影响局部观察。中耳腔内忌用含酚类、砷类腐蚀剂。

江猛按照医生的要求严格用药,并且暂停了辛辣刺激性食物,1个月后,他的耳朵终于恢复到以往的“清爽”,重又找回耳聪目明的感觉。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