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发布于 2012/08/14 15:0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人体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慢性型起病多隐匿、很多无症状表现,常于体检时发现。有的患者会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虽较轻微但常反复出现,常以月经过多为主要表现。主要发病原因包括感染、免疫因素、肝脾的作用等,目前研究发现,雌激素与本病的发病也有一定的关系。

对于女性来说,35岁之后卵巢的功能开始下降,激素水平会有一些波动,但下降不明显,到了45岁之后,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减少,同时还会出现一系列的更年期症状,影响身体的很多方面。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于40岁以前的女性,在青春期、绝经期时易发生,妊娠期容易复发,以上内容这些均提示雌激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这可能与雌激素抑制血小板生成和(或)增强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系统对与抗体结合的血小板的吞噬作用有关。相关资料表明,对小鼠的研究发现雌激素可明显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能力。

血小板减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