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常见心理误区

发布于 2012/09/20 16:53

精神疾病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所以给家庭其他成员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这些不良影响会使患者家属产生心理误区,如否认、忌讳、迷信、厌倦、迁就等心理,这些心理误区又会对患者产生不良的态度和行为。

否认心理

精神病人的早期症状往往是性格改变,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孤僻、生活懒散、性格改变、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失眠等。当患者出现上述现象时,家庭其他成员由于缺乏精神疾病的常识,往往判定这些症状是患者心态和性格改变,否认是精神病早期的症状,因而耽误了治疗的时机。

忌讳心理

当精神病人出现明显的精神症状时,家属也会意识到患者可能患有精神病。但是由于担心其他人知道家中有精神病人,担心会对家庭和事业前途造成影响,家属常忌讳带患者到医院诊治。

迷信心理

在一些贫穷落后的地区,很多人还存在封建迷信的心理,当患者出现幻觉、妄想兴奋躁动、行为异常时,家属认为是中邪,往往采用迷信的治疗方法,而耽误了病情。

厌倦心理

许多精神病人病情迁延而转为慢性,有些患者病情不稳定而出现反复发作。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家属开始对患者产生厌倦心理,对治疗不再积极,对患者的关心也减少。

迁就心理

精神病人在恢复期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康复训练,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促进其早日康复。有些家属对于患者百般迁就,不让患者工作和劳动,在生活上体贴照顾,这样对患者的康复是不利的。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