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癣疾病名称的来历

发布于 2012/09/21 11:43

牛皮癣是一种以表皮过度增生、真皮呈慢性炎症反应为特征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牛皮癣一名,首见于元代《世医得效方》一书,现代多数学者称其为顽癣,说明其顽固难治。现代医学称牛皮癣为神经性皮炎。但现代医学所称的牛皮癣,中医则称为白疤。同为牛皮癣一名,中西医所指疾病并不完全相同。

牛皮癣是因皮损状如牛领之皮坚厚难愈而得名,好发于项或项之两侧,故又名摄领疮,现代医学多称之为“神经性皮炎”。《诸病源候论》指出:“摄领疮如癣之类,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着即剧,云是衣领揩所作,故名摄领疮也。”《外科正宗》说:“牛皮癣如牛项之皮,顽硬且坚,抓之如朽木。”

牛皮癣相关的内容首见于隋朝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干癣,但有匡郭,枯索,痒,搔之白屑出是也”。这是中医学关于牛皮癣的最早记载,中医学在明、清时形成了对牛皮癣较为成熟的认识。

中医皮肤科古籍中关于牛皮癣有白壳疮、顽癣、松皮癣、白疕、蛇虱、疕风、蛇风等名称,现规范病名为白疕,根据记载的症状与体征,相当于今牛皮癣一般临床表现的皮损特征。

牛皮癣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