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从脏燥及梅核气论治抑郁症

发布于 2012/10/12 16:27

在中医古籍中没有抑郁症的病名,关于抑郁症的论述散见于郁证”、“百合病”、“梅核气”、“脏燥”、“癫狂”等疾病中。

在方书之祖的《伤寒杂病论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中提到:“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脏燥的临床表现为精神失常,无故悲伤想哭,神疲乏力等症状。而梅核气则表现为咽喉部位的异常感觉,但实际检查又无器质改变。二者虽然表现不一,但这与现代西医学所讲的抑郁症的多系统症状表现都有十分相似之处。

张仲景总结前人经验,并根据自己的临床观察已经发现脏燥及梅核气多发于女性,所提出的治疗方药一直沿用至今。

后世医家尤在泾在《金匮要略心典》中说梅核气“凝瘫结气,阻塞咽溢之间。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利痰气,紫苏芳香,入肺以宣其气也”。

吴谦在《医宗金鉴》中也说道“咽中如有炙脔,谓咽中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之梅核气病也。此病得之七情郁气,痰涎而生。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此证男子亦有,不独妇人也”。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心理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