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发布于 2012/11/14 17:28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治疗方面,狼疮肾炎(LN)诊疗的细节问题得到深入探讨,控制蛋白尿是预测LN转归的最重要因素,目前已涌现出一些新的治疗药物。

1、抗CD20治疗:疗效佳,但增加感染风险

利妥昔单抗与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用疗效显著,在联用6个月和12个月时,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7%和30%,部分缓解率为40%和37%。此外,患者的24小时蛋白尿、血清白蛋白和蛋白/肌酐比均获显著改善。在安全性方面,一项回顾性多中心研究显示,感染总发生率为22%,其中多数为严重感染。这提示,经标准治疗无效的SLE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有效,但同时也增加了感染发生风险。

2、霉酚酸酯(MMF):尚待更多研究

比利时学者的报告总结了MMF用于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的10年研究进展,指出MMF是环磷酰胺(CYC)和硫唑嘌呤(AZA)之外的又一选择,但仍需要进一步积累证据。

3、新药:初步结果显示治疗潜力

抗IFNα单克隆抗体的Ⅱa期临床研究显示,该单克隆抗体用于SLE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与安慰剂相似。在SLE动物模型中进行的研究显示,可抑制IL-17释放和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HODH)活性,其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优于CYC和MMF。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