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病的常见中医分型
发布于 2012/11/19 14:16
发布于 2012/11/19 14:16
白塞氏病与中医学狐惑病颇为相似,《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等医学典籍中都有关于本病的记载,总结来看,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基本趋于一致,多将其分为以下3型。
1、湿热火毒型
证见口腔、外阴溃疡,溃破处颜色鲜红,有烧灼感和疼痛感,易发生溃烂和浸渍,双目红肿疼痛,视物不清。全身症状有发热,口苦口臭,咽干,心烦易怒,坐卧不安,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舌边溃破,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或弦数。
2、阴虚火旺型
证见病情缠绵,口腔、外阴溃疡反复发作,溃疡面呈暗红色,溃烂明显,多伴有疼痛,眼睛干涩畏光,视物不清。可伴有午后低热,手足心热,烦躁不安,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面部潮红,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质红少津,或见裂纹,舌苔薄白,或少苔,或光剥苔,脉弦细数。
3、脾肾阳虚型
病程迁延日久,口腔、外阴溃疡此愈彼发,久难愈合,或屡愈屡发。患处呈淡红色,创面平塌凹陷,疼痛感较前两种弱,两眼干涩而痛,头昏头重,神疲乏力,面色苍白,食欲不振,腰膝冷痛,下肢浮肿,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苔薄质淡,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上一篇 : 2种特殊类型的白塞氏病
下一篇 : 白塞氏病眼部损害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