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周围病原学说

发布于 2012/12/11 15:19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周围病原学说是指在三叉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器官发生了炎性病灶,如副鼻窦炎、牙源性炎症或外伤性病灶的长期慢性刺激,致使神经发炎、纤维化,半月神经节中毒等的综合作用,使分布在三叉神经根上的滋养血管,发生功能障碍、痉挛,最后发生继发性缺血,导致感觉根脱髓鞘病变,而引起三叉神经痛。

早在1926年就有学者提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由于牙源性病灶所致,1940年又进一步发现了因拔牙和牙齿脓毒病之后而发生三叉神经痛的例证。1952年调查发现90%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均伴有口腔感染病灶。

国内学者统计了292例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99%的患者均伴有口腔感染灶存在。提出颌骨病变性骨腔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有明显关系,认为局限性颌骨病变是发病的主要因素。

为证明在口腔局部病变的刺激可沿神经纤维向中枢发展而导致中枢功能紊乱和器质性改变而发病,学者们制作了三叉神经痛的试验模型,组织学检查证实,从三叉神经末梢至脑内核团发生了变性。并用记录神经放电生理方法测到三叉神经脊髓束核内有癫痫样的放电活动。

三叉神经痛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