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患者的酶胆分离现象

发布于 2012/12/14 13:56

转氨酶的高低变化对于丙肝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化验指标。它的变化在丙肝病程中有无规律可循呢?

一般来说,急性丙型肝炎在发病后的4-6周内转氨酶应降至正常。肝炎复发时,转氨酶会升高,这时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如病程超过3个月而转氨酶仍轻度异常,则说明急性肝炎很容易发展成慢性肝炎。

丙肝肝硬化患者的转氨酶出现较大幅度的升高,提示病情可能发展为活动性肝炎,须引起警惕。然而,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时,肝细胞大量坏死,肝脏产生转氨酶的能力几乎丧失,这时血液中的转氨酶就会降低,但是黄疸却持续升高,这种现象即所谓的“酶胆分离”,往往提示病情正在恶化。

转氨酶的升高一般可反映肝细胞受损的程度,但转氨酶数值的高低并不能完全提示病程的轻重和预后。因此不能单纯根据酶值的细微波动来判断病情是好转还是恶化,还需对症状、体征、病理和临床其他各项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在重症肝炎时,大量肝细胞坏死,血中ALT逐渐下降,而此时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这常常是肝坏死的前兆。在急性肝炎恢复期,如果出现ALT正常而γ-GT持续升高,常常提示肝炎慢性化。患慢性肝炎时如果γ-GT持续超过正常值,提示慢性肝炎处于活动期。

丙肝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