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内固定易移位的原因
发布于 2013/01/07 13:22
发布于 2013/01/07 13:22
锁骨骨折一般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但术后内固定易移位,导致骨折愈合延迟或是畸形愈合,以下为锁骨骨折术后内固定易移位的原因。
一、解剖学因素
锁骨呈S形和螺旋状,内侧2/3呈棱形,凸向前;外侧1/3上、下扁,凸向后。其整体形状不在同一矢状面,螺旋形的结构在骨折后容易出现旋转应力,使单一轴线上的骨折内固定物因旋转力和应力不均出现移位。
二、内固定的加压作用
用骨圆针内固定锁骨骨折,其轴向挤压作用几乎不存在。骨折时,近骨折段因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而出现向上、向后的作用力,远骨折段因受上肢重量的影响而出现向下的拉力,又因胸大肌、斜方肌、背阔肌等牵拉而产生向前、向内的作用力。由于缺乏向骨折断端的轴向挤压作用,多种力量的作用结果可使骨折分离,骨圆针出现移位。
三、内固定材料选用不当
由于锁骨呈S形和螺旋状,锁骨髓腔狭窄或近乎消失,用骨圆针内固定时,其稳定性与针的大小、粗细密切相关。
上一篇 : 如何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发生褥疮
下一篇 : 预防髋部骨折患者发生压疮的常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