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检查

发布于 2013/01/15 14:53

丙型病毒性肝炎又称为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本病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对疾病的预后十分重要。

目前,临床上辅助诊断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肝功能检查等等。其中,病原学检查是指由实验技术直接或间接获得病原体及病原体结构成分,是确诊感染性疾病的一个重要依据,临床实验室中细菌性疾病以培养分析技术为主,病毒性疾病以免疫学方法为主。对于丙型病毒性肝炎来说,其病原学检查主要包括:

1、抗HCVIgM和抗HCVIgG

HCV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而是HCV感染的标志。抗HCVIgM阳性提示现症HCV感染,抗HCVIgG阳性提示现症感染或既往感染。

2、HCVRNA

HCVRNA阳性是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直接标志。HCVRNA尚可进行基因分型,而基因分型在流行病学和抗病毒治疗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意义。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丙肝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