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治疗乙肝的不良反应的处理

发布于 2013/01/23 15:07

干扰素可用于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主要通过诱导宿主产生细胞因子起作用,在多个环节抗病毒,包括阻止病毒进入细胞,抑制病毒蛋白转录,抑制病毒增强子活、抑制病毒包装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干扰素治疗乙肝也可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而不良反应的治疗包括如下:

1、类流感综合征

可在睡前注射药物,或在使用干扰素的同时服用解热镇痛药。

2、精神神经症状

对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停药,必要时请神经精神科医师进一步诊治。

3、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部分患者可出现自身抗体,仅少数患者可诱发甲状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请专业医师进行诊治,同时停药。

4、一过性外周血细胞减少

如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75×109/L和(或)血小板﹤50×109/L,应降低药物剂量;1~2周后复查如恢复,则逐渐增加至原量;如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和(或)血小板﹤30×109/L,则应停药。对中性粒细胞明显降低者,可试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乙肝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