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的中医病机
发布于 2013/01/29 13:45
发布于 2013/01/29 13:45
肝硬化可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前者可无明显症状,后者可出现腹部膨胀如鼓,伴有小便短少,腹壁青筋暴露等表现,与中医的“水臌”相类似,可归属于“单腹胀”、“鼓胀”等范畴。
其中,嗜酒过度,或饮食不节,使脾胃受损,运化失职,升降失司,酒湿浊气蕴藉中焦,以致清浊相混,壅塞中焦,土壅木郁,肝失疏泄,气滞血瘀,水湿停聚而致腹部胀大。
情志抑郁,肝气郁结,可致肝之脉络为瘀血阻滞,而肝气郁结,横逆克脾,运化失职,以致气滞血瘀与水湿交结渐成本病。
遭受血吸虫感染,治疗不及时,晚期内伤肝脾,伤肝则气滞血瘀,伤脾则升降失常,水湿停聚,而见腹部胀大。
黄疸属湿邪致病,湿邪困脾,土壅木郁,肝脾受损,日久及肾,导致腹部胀大。
积证日久,积块增大,影响气血运行,气血瘀阻,水湿停聚不化成为本病。
总之,肝硬化的病变脏腑在肝,与脾、肾密切相关,初起在肝、脾,久则及肾。基本病机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腹中,正如《医门法律·胀病论》中所说:“胀病亦不外水裹、气结、血瘀。”其特点为本虚标实。本病晚期水湿郁而化热,蒙蔽心神,引动肝风,迫血妄行,导致患者出现神昏、惊厥、出血等危象。
上一篇 : 肝硬化的中医病因有哪些
下一篇 : 警惕肝硬化的6种致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