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的5种基本治疗方法

发布于 2013/03/05 14:22

溶血性贫血是指由于遗传﹑免疫代谢﹑感染﹑物理化学因素和机械因素等多种原因引起红细胞破坏加速,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出现贫血,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脾切除术、输血及支持治疗等。

1、病因治疗:溶血性贫血患者应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如注意防寒保暖,停用可能引起溶血的药物,预防感染,治疗原发病等。

2、药物治疗:溶血性贫血患者可根据病情不同应用强的松、氢化考的松等糖皮质激素,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可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或达那唑等免疫抑制剂。

3、脾切除术: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脾切除术,丙酮酸激酶缺乏、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等溶血性疾病亦可考虑作脾切除术,但效果不肯定。

4、输血:输血适用于贫血较为严重的患者,最好只输红细胞或用生理盐水洗涤三次后的红细胞。

5、支持治疗:并发叶酸缺乏者,口服叶酸制剂,若长期血红蛋白尿而缺铁表现者应补铁。

Tips:部分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具有一定危险性

但在某些溶血情况下输血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大量输血可抑制骨髓自身的造血机能,给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PNH患者输血可发生溶血反应。

贫血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