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再生性贫血障碍症
发布于 2025/06/28 14:02
发布于 2025/06/28 14:02
再生性贫血障碍症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增生低下。该病可能由化学毒物接触、病毒感染、电离辐射、免疫异常、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典型症状包括贫血、出血倾向、反复感染等。需通过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确诊,治疗方式主要有免疫抑制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雄激素治疗、支持治疗、中医调理等。
适用于免疫异常导致的再生性贫血障碍症,常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联合环孢素抑制异常免疫反应。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可能出现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部分患者经规范治疗后可获得长期缓解,但存在复发风险。
年轻重症患者首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需进行HLA配型。移植后可能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感染等并发症,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治愈率与供体匹配度、患者年龄等因素相关。
司坦唑醇等雄激素可刺激骨髓造血,适用于非重型患者。需持续用药数月方可见效,可能出现肝损伤、男性化等副作用。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测肝功能,儿童患者使用时需谨慎评估生长发育影响。
包括成分输血控制贫血出血,抗生素防治感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提升中性粒细胞。需注意输血相关铁过载风险,长期反复感染者可考虑预防性抗感染治疗。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对预防感染尤为重要。
中医辨证多属虚劳血虚证,采用补肾填精、益气养血治法。常用方剂如归脾汤、左归丸等,可配合针灸足三里、血海等穴位。需在正规中医院辨证施治,避免自行服用偏方导致肝肾功能损害。
再生性贫血障碍症患者应避免接触苯类化学物质、电离辐射等危险因素,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铁元素摄入,适量食用动物肝脏、瘦肉、深色蔬菜。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增强体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引发出血。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血常规,出现发热、皮下瘀斑等症状及时就医。心理上需保持积极治疗信心,家属应给予充分情感支持。
上一篇 : 什么是再生性贫血障碍症
下一篇 : 神经性皮肤衰老症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