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血栓性静脉炎如何诊断?

发布于 2017/03/31 16:49

血栓性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浅静脉炎患者,患肢局部红肿,疼痛,行走时加重,可触及痛性索状硬条或串珠样结节。静脉炎会发生于长期静脉注射后,创伤、手术、妊娠、分娩、口服避孕药、心脏病、恶性肿瘤及长期站立、下蹲、久坐、久卧受潮湿等,较常见是各种外科手术都会引发静脉血栓的形成,从而形成血栓性静脉炎。

不同类型的静脉炎症状表现要分辨清楚

1、浅静脉炎患者,患肢局部红肿,疼痛,行走时加重,可触及痛性索状硬条或串珠样的结节.深部静脉炎患者,发病突然,患肢呈凹陷性肿胀,皮肤呈暗红色,有广泛的静脉怒张或曲张以及毛细血管扩张;后期出现营养障碍性改变,伴有瘀积性皮炎、色素沉着或浅表性溃疡,股、胫周径较健肢粗1cm以上,行走时肿痛加重,静卧后减轻,静脉造影可见患肢深静脉血管狭窄或堵塞.

2、游走性血栓浅静脉炎,游走性血栓浅静脉炎,是指浅静脉炎症发生部位不定,此起彼伏,反复发作而言,是人体浅静脉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3、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是指胸壁、乳房,两肋缘及上腹部出现静脉血栓形成,并同时有炎性病理改变的一种常见疾病,亦称Monder病。

“动起来”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地动起来,都需要共同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建议不要过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适时地运动一下不会花费您太多的时间。如果实在是环境系条件限制如长距离的飞行、行动不便等原因,则建议您配备一双属于您的“医用弹力袜”以被动地改善下肢静脉回流。

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应注意保暖,暴露在寒冷的空气中和直接接触冷物品等均可引起动脉收缩或痉挛应保持居室温湿度适宜,避免直接接触冷水。寒冷季节外出应注意保暖,保暖时间应提前正常人半个月或一个月。避免肢体露在外面,衣裤及鞋袜要宽松、柔软。注意防止外伤,保持患肢清洁,预防感染,避免病情加重或复发。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