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诊断血栓性静脉炎?

发布于 2017/02/07 18:31

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发生炎症,简称为静脉炎,根据病变部位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两种。浅静脉炎患者,患肢局部红肿,疼痛,行走时加重,可触摸到痛性索状硬条或串珠样结节

血栓性静脉炎可以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通常多发于四肢,其次是胸腹壁,极少数呈游走性发作。那么静脉炎中医如何分型呢,我们一起看一下专家做的介绍:

1、硬结型:沿给药的静脉节段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

2、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的肿胀,形成瘀斑达皮肌层。

3、即红肿型:静脉周围有红肿,沿静脉走行发红,触痛明显;

通常情况,静脉炎会发生于长期静脉注射后,创伤、手术、妊娠、分娩、心脏病、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及长期站立、下蹲、久坐、久卧受潮湿等,较常见是各种外科手术都会引发静脉血栓的形成,从而形成静脉炎。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是位于人体体表可视静脉发生的血栓性炎症。中医属“黄鳅痛”、“脉痹”范畴。中医认为血栓性浅静脉炎多与络脉阻滞不通有关。络脉既是气血运行的通路,也是病邪侵袭人体的通道,由于络脉细小迂曲,血流缓慢,发病也不像经脉那样快速传变,而是以络脉不通为突出表现。中医一向在治疗疾病方法有深刻的研究。

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标准:

(一)急性期

1、临床上发病突然,患肢肿胀、疼痛、皮肤颜色呈暗红色,肢体皮温升高。

2、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患肢肿胀、浅静脉扩张、股三角区压痛)应该与盆腔肿瘤、急性弥散性淋巴管炎以及急性动脉栓塞相鉴别。

3、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小腿深部酸胀痛、局部压痛及Homan's及Neuhof氏症阳性)应与小腿肌炎、小腿纤维组织炎、小腿肌劳损及腘窝囊肿,以及小腿深部组织肿瘤相鉴别。

(二)慢性期

即为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因静脉血回流障碍,故下肢肿胀为凹陷性肿胀,站立、久坐、远行后明显,休息或平卧后减轻,晨轻暮重,长时间后,肢体呈郁滞性皮炎,甚则皮肤色素沉着、浅静脉怒张、浅表性溃疡,进一步演变为“老烂腿”、“裙边疮”,长期不愈。即使创口愈合,但很快又复发。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