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干槽症疾病的五种常见因素是什么

发布于 2017/05/15 14:35

诱发干槽症疾病的五种常见因素是什么?生活中诱发干槽症疾病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大家要先了解有关这种疾病的病因,才能做好预防的工作,防止疾病侵入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健康,那么,诱发干槽症疾病的五种常见因素是什么呢?

1.感染:但迄今为止,单一的病原菌尚未发现。多数学者认为干槽症是一种混合感染,厌氧菌起重要作用。感染的作用可以使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即引起血凝块的纤维蛋白溶解。基于感染学说,全身或局部使用抗菌药物可预防及治疗干槽症,针对厌氧菌的药物预防干槽症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拔牙创伤:复杂拔牙,创伤大、时间长,发生干槽症几率较高。创伤使骨组织易发生继发感染,创伤使骨壁的血管栓塞,导致牙槽窝内血凝块形成障碍,创伤产生的组胺影响伤口愈合,创伤骨组织使组织活化剂释放,导致纤维蛋白溶解,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3.吸烟:吸烟者较不吸烟者患病率高5倍,拔牙后24小时内吸烟的发生干槽症的比率高达40%。冠周炎患牙较未发生冠周炎的干槽症发生率高。

4.解剖因素:此学说认为下颌磨牙去有较厚的密质骨,致使该部位的血液供应不良。下颌智牙拔除后,骨腔大,血凝块不易附着。下颌牙拔除后,食物及唾液易进入拔牙创而引发感染。它解释了为什么下颌智牙拔除后,干槽症的发生率高于其他部位。依据这一观点采用缝合缩小拔牙创,以及拔牙窝内填放药剂占据空间的预防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纤维蛋白溶解学说:此学说认为拔牙的创伤或感染,引起骨髓的炎症,使组织活化剂释放,将血凝块中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溶解酶,使血凝块中的纤维蛋白溶解导致血凝块脱落,出现干槽现象;同时产生激肽,引发疼痛。它部分解释了干槽症的发病机制,但应用活化剂抑制物和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剂预防干槽症未能取得成功。

干槽症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