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的检查有什么

发布于 2017/06/22 16:56

人格障碍目前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心理学名词了,那么人格障碍的检查有什么方法呢?对于人格障碍的一般表现有什么呢?是值得我们大家关注的。人格障碍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疾病,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人格障碍的基本知识。

人格障碍(personalitydisorder)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病人遭受痛苦和/或使他人遭受痛苦,或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人格的异常妨碍了他们的情感和意志活动,破坏了其行为的目的性和统一性,给人以与众不同的特异感觉,在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部分人格障碍患者在成年后有所缓和。

人格障碍可能是精神疾病发生的素质因素之一。在临床上可见某种类型的人格障碍与某种精神疾病关系较为密切,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很多在病前就有分裂性人格的表现,偏执性人格容易发展成为偏执性精神障碍。人格障碍也可影响精神疾病对治疗的反应。

人格障碍与人格改变不能混为一谈。人格改变是获得性的,是指一个人原本人格正常,而在严重或持久的应激、严重的精神障碍及脑部疾病或损伤之后发生,随着疾病痊愈和境遇改善,有可能恢复或部分恢复。人格障碍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始于童年或青少年且持续终生。人格改变的参照物是病前人格;而人格障碍主要的评判标准来自于社会、心理的一般准则。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中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一、症状标准:要符合下述三项:

1.有特殊的行为模式:表现在情感、警觉性、冲动控制、感知和思维方式等方面,有明显与众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2.具有的特殊行为模式是长期的,持续性的,不限于精神疾病发作期。

3.其特殊行为模式具有普遍性,致使其社会适应不良。

二、严重程度标准:符合下述两项之一:

1.社交或职业功能明显受损。

2、主观上感到痛苦。

三、病程标准: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现年18岁以上。

四、排除标准:人格障碍不是由下列疾病引起:

1、严重躯体疾病;

2、脑器质性疾病;

3、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

4.严重的或灾难性精神刺激。

主要是影像检查排除器官功能性病变,如脑额叶的疾病(如脑外伤,脑炎等),脑器质性疾病患者大多有脑功能(包括智能)障碍和神经系统体征,结合脑电图,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辅助检查。

国际人格障碍检查表。国际人格障碍检查表(简称IPDE)是由Loranger等人根据PDE于1991年修改制定的。它是一个半定式检查表,要求检查者为精神科医生或临床心理学家,旨在帮助检查者判断被试者有无人格障碍,以及人格障碍的类型。IPDE已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在许多国家得到应用,经测试有良好的信度。大部分条目的检查者之间的一致性在0.80.9之间。据报道,许多临床医生只对某种人格障碍的诊断掌握较好,使用人格障碍的检查工具后,诊断其他型的可靠性提高了。因此目前应用IPDE等人障碍检查工作是必要的。

在检查中要不断地询问被试者出现某种特点的时间,及对生活的影响。此点对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尤为重要,例如许多神经症患者受精神障碍的影响,常反复纠缠于目前的症状。必要时需要向知情人(家属或同学、朋友)重新了解情况。此外IPDE主要是西方人制定的,有的条目不太适合我国国情。

对于人格障碍的检查相信读者们通过对本文的阅读之后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这个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的认识人格障碍这个疾病,也就能理解人格障碍患者的种种行为表现,通过这些方式,我们能够对人格障碍患者给予更大的包容和关怀。

专家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