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性躁狂症遗传学家系调查

发布于 2017/07/20 08:44

情感性躁狂症遗传学家系调查,关于这方面,国内外的专家们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目前虽然还有很多关于躁狂症的未知的一面,但是躁狂症能够通过遗传传给下一代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也就是因为如此,很多躁狂症患者在结婚生子的时候总是会犹豫不决,既然如此,我们就以躁狂症的遗传为主题一起来探讨一下。

遗传因素对于躁狂症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如:

1、躁狂症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同胞手足及子女)终身患病几率是百分之12~百分之15,远高于一般人群(百分之1~百分之2)。

2、躁狂症者的单卵双生子(MZ)的同病率为百分之67(46对),双卵双生子(DZ)同病率为百分之14(276对)。另有12对分别抚养的.MZ其同病率高达百分之65。寄子研究也证明遗传因素的影响明显高于环境影响。

但就目前资料来看,躁狂症与遗传有关,但无足够证据说明其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至于认为躁狂症的先天素质是受到童年期的某种特殊遭遇或经历的影响或改变,并无足够的证据;现在看来,此因果关系尚难定论。至于童年期与双亲关系与本症发病有何关系,也难以肯定。

家系调查发现,双相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方面,不少学者探讨了与双相障碍可能有关的标记基因,但尚无确切可重复验证的结果,双相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目前,有关双相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