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皮肤痒是怎么回事儿

发布于 2025/06/24 16:24

肾衰竭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可能与尿毒症毒素蓄积、钙磷代谢紊乱、皮肤干燥、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周围神经病变等因素有关。皮肤瘙痒是肾衰竭患者常见并发症,需通过血液透析、药物调节、皮肤护理等方式缓解。

1、尿毒症毒素蓄积

肾功能严重受损时无法有效清除尿素、肌酐等代谢废物,这些物质沉积在皮肤组织可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瘙痒。患者常伴有皮肤色素沉着、尿素霜沉积等表现。需通过规律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清除毒素,必要时可采用血液灌流等强化净化手段。

2、钙磷代谢紊乱

肾衰竭导致活性维生素D合成不足及高磷血症,引发低钙血症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钙磷乘积升高促使钙盐在皮肤微血管沉积,刺激局部产生瘙痒感。需限制高磷饮食,使用碳酸钙等磷结合剂,并补充骨化三醇调节钙磷代谢。

3、皮肤干燥

尿毒症患者皮脂腺和汗腺萎缩,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导致水分丢失加剧。干燥脱屑的皮肤更易出现瘙痒,尤其在冬季或过度清洁后加重。建议使用pH5.5弱酸性沐浴露,洗澡后立即涂抹含尿素或甘油的保湿剂,保持环境湿度在50%左右。

4、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长期低钙高磷状态刺激甲状旁腺过度分泌甲状旁腺激素,该激素可直接作用于皮肤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患者可能出现全身顽固性瘙痒伴骨痛、血管钙化。需监测iPTH水平,使用西那卡塞等拟钙剂或行甲状旁腺切除术治疗。

5、周围神经病变

尿毒症毒素累积可损伤感觉神经纤维,导致异常瘙痒信号传导。这类瘙痒多呈对称性分布,抗组胺药治疗效果有限。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神经调节药物可能有效,同时需优化透析充分性以减轻神经损伤。

肾衰竭患者日常应穿着纯棉透气衣物,避免搔抓导致皮肤感染。饮食需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限制高钾高磷食物。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西替利嗪片、酮替芬片等抗过敏药物,或外用他克莫司软膏缓解局部症状。建议每周监测血钙磷、iPTH等指标,定期进行皮肤科会诊评估瘙痒程度变化。保持适度运动促进汗液分泌,但需注意避免脱水加重肾功能损害。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肾衰竭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