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诊断之运动障碍

发布于 2015/12/04 11:40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危害毋庸多说,它的诊断方法也有很多种。之前小编也给大家介绍了几种日常生活常见的诊断的方法,这都是基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症状表现而加以判断。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运动障碍作为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诊断依据。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由于受到异常姿势的控制,肌张力的波动,异常的不自主运动模式等影响,难以产生正常的自主运动,特别是由于头的控制差,腰部无力,患儿到一、二岁,甚至六、七岁都不能很好保持坐位,所以此型脑瘫的运动发育障碍的程度较为严重。而且运动障碍的部位广泛,往往是全身性的,表现为四肢瘫,且上肢障碍较下肢障碍严重。随着病情进展,往往出现关节变形肌肉挛缩,如:脊柱侧弯,胸廓变形;肘关节、腕关节屈曲挛缩,腕屈曲,手指不能伸展;髋关节与膝关节挛缩形成内翻或外翻尖足;髋关节一侧或两侧脱位。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障碍广泛,头部的控制调节能力最差,多有视觉、听觉、语言的障碍,患儿常常张口、流涎,摄食吞咽障碍,由于喉肌障碍,构音及发音障碍,患儿发音不清,语言不连贯,说话缓慢,拉长声说话。由于身体一侧间歇性收缩,扭转侧弯,患儿常伴有斜颈并继发斜视,有些患儿呼吸异常,喘鸣,发音弱,由于心理紧张,发出怪声。

温馨提示:由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需要长期康复,大多不具备在医疗机构持续治疗的条件,所以要特别重视患儿家长参与,在日常生活中改善患儿的各项功能。家庭康复和社区康复可使患儿获得更好的生活能力,促进全身发育,为其重返社会打下一定基础。

脑瘫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