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治疗之Vojta疗法

发布于 2015/12/04 11:34

Vojta疗法又称诱导疗法,是一种集诊断、治疗、预防为一体的运动疗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对身体一定部位的压迫刺激来诱导产生全身的、协调化的反射性移动运动,促进与改善患儿的运动机能。

一、Vojta法的基本原理

通过诱发反射性移动运动,促进正常反射通路与运动模式,抑制异常反射通路与运动模式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Vojta法的治疗原则

1、按小儿正常的发育规律,循序渐进。

2、强调家长参与。

3、训练每日四次,每次每个诱发带刺激3—5分钟。

4、训练饭后一小时开始,治疗前后不宜马上洗澡。

5、治疗时摆好正确的出发姿势,使紧张的肌肉放松。

三、Vojta姿势反射

是指婴儿身体的位置在空间发生变化时,婴儿本身所采取的应答反应及自主动作。

1、拉起反射:小儿取仰卧位,头正中,检查者面对小儿,把两手拇指从小儿手掌尺侧伸入小儿手掌中,用其余四指握住腕部,将小儿从床上慢慢拉起,使躯干与床面成45°时,观察小儿头部与下肢的变化。

2、立位悬垂反射:检查者双手扶持小儿腋下,将小儿垂直提起,观察两下肢动作反应。

3、俯卧位悬垂反射:小儿取俯卧位,检查者用双手掌扶持小儿腋下并呈水平状提起小儿,观察头部、躯干及四肢变化。

4、斜位悬垂反射:小儿取俯卧位,检查者用双手从两侧握住小儿的胸腹部水平上提,然后迅速向一侧倾斜,观察上、下肢和头部及躯干的状态。

5、Collis水平反应:小儿仰卧位或侧卧位,检查者位于小儿身后或一侧,一手握住小儿上臂,另一手握住小儿同侧下肢大腿根部,从检查台上向上水平提起,观察另一侧上下肢的姿势变化。

6、倒位悬垂反射:小于5个月的小儿取俯卧位,检查者立于足端双手分别握住小儿的两侧大腿,迅速上提使呈倒位悬垂状,观察小儿头、颈、躯干的伸展状态以及上肢与躯干的夹角。

7、Collis垂直反射:小儿仰卧位,检查者位于小儿头上方,用手握住小儿一侧大腿,待肌紧张发生后,向上迅速提起,使小儿呈垂直倒立姿势。观察另一侧下肢的反应。然后检查另一侧。

四、Vojta治疗手法

主要包括反射性俯爬与反射性翻身两大部分。

1、反射性俯爬(简称R-K):反射性俯爬是在患儿俯卧位的姿势下,促进头部回旋上抬、肘支撑、手支撑、膝支撑等机能以及爬行移动的训练手法。

2、反射性翻身(简称R-U):利用反射性翻身诱导手法,使患儿从仰卧位翻向侧卧位,在侧卧位时,用一侧上肢支撑体重,诱发坐起来的机能。

Vojta疗法应用范围广,从新生儿到年长儿都可以利用,手法简单、容易掌握,是目前早期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重要方法。

脑瘫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