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性痪瘫病因有哪些
发布于 2015/12/08 17:55
发布于 2015/12/08 17:55
儿童脑性痪瘫病因有哪些,小儿脑瘫的发生率在世界各地的报道不一,大致为新生人口的2-4‰。我国目前还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但可以说,脑瘫是一种常见残疾性疾患,脑瘫患儿的表现多样,十分复杂,难以涵盖,临床医师们为了说明不同的障碍的差别、轻重程度及脑损伤的部位等,对脑瘫的表现加以分类,以不同的分型对脑瘫的临床症状加以描述。
迄今为止,国际上对脑瘫的分型还未能统一,争论颇多,我们仅将目前较为一致的分类介绍如下:
1、根据运动障碍的特征分类:
(1)痉挛型:此型在脑瘫患者中最为常见,约占65%。主要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四肢肌肉明显僵硬,即肌张力增高。下肢可以呈交叉状态,走路时成为剪刀样步态。双足明显下垂,犹如芭蕾舞演员的尖足。上肢握拳且手心向下。受累肢体关节活动度减低,且在被动活动关节时,可感觉到明显的抵抗,犹如打开一把折刀开始时阻力很大,到了一定角度后阻力突然减低。
(2)手足徐动型:此型约占脑瘫患者的15-20%。以出现四肢、躯体的不自主运动为主要特点。即出现面部作怪样,颈部出现不能控制的扭转。四肢出现不能自己控制的活动,且这些活动不规律、不协调,越要主动控制这些运动,上述现象越加重。由于这些现象的出现,使患者不能稳定的坐、站及行走。睡眠时以上现象可消失。
(3)共济失调型:此型约占脑瘫患者总数的5%。主要表现为平衡功能障碍,即患者不能保持固定的姿势。站立时,必须不停的调整身体,以维持站立的姿势。
(4)强直型:此型约占脑瘫患者总数的5%。是脑瘫患者中最严重的一型。患者四肢及躯干的肌肉严重痉挛,以至于被动活动度非常小,阻力巨大。多和并有智力低下。
(5)震颤型:临床少见。主要表现为肢体的持续性颤动或抖动。
(6)迟缓型:临床少见。患者肢体肌肉无力,检查肢体明显纤软,关节活动度较正常人增大。
(7)混合型:同时兼有以上各型中两种以上的表现特点。以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混合较多见。
(8)无法分类型:个别脑瘫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无法归于上述各种类型,有的专家称之为“无法分类型”。
上一篇 : 小儿脑性痪瘫病因有哪些
下一篇 : 幼儿脑性痪瘫病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