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癫痫药物分类及适应症你都知道吗

发布于 2015/12/25 11:27

癫痫发作的治疗中,抗癫痫药物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抗癫痫药物可通过两种方式来消除或减轻癫痫发作,一是影响中枢神经元,以防止或减少他们的病理性过度放电;其二是提高正常脑组织的兴奋阈,减弱病灶兴奋的扩散,防止癫痫复发。一般将60年代前合成的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乙琥胺、丙戊酸钠等称为老抗癫痫药,其中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线

抗癫痫药

抗癫痫药常用于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

一、苯妥英钠(大仑丁)Dilantin,PhenytoinSodium

1.特点:作用较强;疗效高;为大发作首选,对精神运动性发作次之,对局限性发作也有较好疗效,但对小发作无效甚至恶化。

2.药效:无嗜睡作用,安全范围大,作用缓慢,口服一般需3~4天才显效,用于预防发作及维持治疗;而控制症状则以苯巴比妥为主。

3.作用机制:苯妥英钠抑制了Na+内流,从而使细胞静息电位负值增大,加大与阈电位的距离,提高了脑细胞的兴奋阈,稳定膜电位,从而阻止了病灶放电的扩散。还能使脑中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的含量升高,这也与其抗癫痫作用有一定关系。苯妥英钠对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及舌咽神经痛有止痛作用,可能与稳定神经细胞膜电位有关。对洋地黄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较佳。

二、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Luminal

1.特点:抑制大脑皮层运动区,提高惊厥阈,直接抑制病灶放电,又能限制放电扩散,使大发作脑电恢复正常。

2.药效:作用快,维时长(6hr),毒性低,安全性较大,可作控制大发作首选;对小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的疗效差。不可突然停药,长期应用可致成瘾,致傻,相当危险,使用别的药物代替,(如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奥卡西平等)不仅临床疗效肯定,而且副作用小,患者容易耐受。

三、扑米酮(去氧苯巴比妥,扑痫酮)Primidone,Mysoline

1.特点:在体内转化为苯巴比妥和苯乙基丙二酰胺(PEMA)。

2.药效:对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及局限性发作都有较好疗效,但不如苯妥英钠。儿童对其有耐受性,故用量较大;体内消除较慢,长期应用有蓄积性;不可突然停药。

常用于癫痫持续状态

一、安定(苯甲二氮卓,地西泮)Diazepam,Valium

1.特点:静注显效快且较其他药安全,为持续状态首选,对大发作作用差。

2.药效:在癫痫持续状态的急性期,地西泮与劳拉西泮联合作用持续时间更长。不良反应少,久服骤停可引起惊厥;婴儿、青光眼、重症肌无力者忌用。

二、氯硝基安定Clomazepam,Clomapin

1.特点:抗惊厥作用较安定强5倍,抗癫痫谱广,疗效稳定,作用快,维时长。不可骤停,连服半年可产生耐受性。

常用于小发作

一、乙琥胺Ethosuximide

1.特点:为失神小发作首选。但能加重大发作,并有大发作者应合用苯巴比妥或苯妥英钠。不可骤停。

二、苯琥胺(米隆丁)Phensuximide,Milontin

1.特点:似乙琥胺,用于失神小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

三、三甲双酮(解痉酮)Trimethadione,Tridione

1.特点:降低大脑皮层和间脑兴奋性,缩短其后放电活动,对小发作疗效显著,但作用缓慢(2~4天才显效),仅用于预防。

2.药效:久服易蓄积;毒性较大,胃肠道反应为严重反应先兆。

四、香荚兰醛(香草醛)Vanillin

1.特点:为天麻提取成分,能对抗戊四氮引起的惊厥及其诱发的癫痫样脑电,对各型癫痫有效,尤其是小发作。不良反应轻。

五、乙酰唑胺(醋氮酰胺)Acetazolamide,Diamox

1.特点:为碳酸酐酶抑制剂,增加尿中Na+、K+、HCO3-排出,人为造成酸血症和低血钾,使脑中抑制性递质g-氨基丁酸生成增加及膜电位超极化,使神经肌肉兴奋性下降,还可减轻脑水肿。对小发作疗效较好,对大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也有明显疗效。本品与磺胺有交叉过敏反应,此类患者忌用。

常用于精神运动性发作

一、磺斯安(硫噻嗪)Sulthiame,Ospolt

1.特点:为强碳酸酐酶抑制剂,作用较强。用于精神运动性发作。

二、酰胺咪嗪(痛惊宁,叉癫宁,退痛)Carbamazepine,Tegretol

1.特点:对精神运动性发作最有效;对大发作和混合型癫痫疗效与苯妥英钠相似。

2.药效:对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较苯妥英钠好;具抗利尿作用,可能是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可用于尿崩症。

广谱抗癫痫药

一、丙戊酸钠(抗癫灵,二丙基乙酸钠)Sodium2-Propylvalerate,SodiumValproate,DPA

1.特点:不抑制癫痫病灶放电,而是阻止异常放电的扩散。对所有类型的癫痫都有效,尤其是对小发作优于乙琥胺;对大发作较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差,但对这两药无效的患者,本品仍有效。

2.药效:为小发作的首选药。长期毒性低,不良反应少。

3.作用机制:激活谷氨酸脱羧酶和抑制g-氨基丁酸转氨酶,促进g-氨基丁酸的合成,阻止g-氨基丁酸分解,使脑中抑制性递质g-氨基丁酸含量增加30~50%,神经肌肉兴奋性下降,而产生作用。

癫痫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