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用药注意事项
发布于 2015/12/28 17:29
发布于 2015/12/28 17:29
帕金森,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在中老年人比较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的疾病,它会使患者有震颤、行动不便等症状,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步态异常;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比较有效的缓解办法;帕金森病的病因现在还不明确清楚,所以目前对帕金森病的治疗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根治;因而帕金森病用药合理,自我调节药量,是广大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帕金森病用药注意事项:
1.少食含有蛋白质的食物,比如肉类和奶制品等。
2.空腹服用。在时间为饭前30分服用是比较好的,或者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因为此类药与食物同服会影响吸收率。
3.禁用钙拮抗剂,药物之间的拮抗作用使药效降低。
4.禁用乙酰胆碱。因为帕金森病是由于乙酰胆碱系统功能亢进导致的肌肉张力增高、运动减少、肌肉震颤,所以应该注意乙酰胆碱类药物的摄取。
5.禁用维生素B6。因为维生素B6是多巴胺脱羟酶的辅酶,提高活性后会促进本药在脑外形成多巴胺,减少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用量,从而减低了药效。
6.禁用胃肠动力药,因为胃动力药有阻断多巴胺的作用,促进胃排空,降低吸收率。
7.青光眼患者慎用,因为多巴胺是一种可以升高血压的药物,对眼压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服药期间需要注意眼压的变化。
8、帕金森类药物须从小剂量开始服用,根据情况逐渐加量才行。
9、长期服药:对于帕金森治疗来说,选择药物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但并不能根除本病,也难以阻止疾病进展,因此应长期服药,并根据疗效调整剂量,最好不超过限量。
10、用药要趁早:倘若帕金森患者发现疾病后能及早的用药早,这样可减少脑内纹状体神经元及受体的废用性萎缩,早用药可使老年人生活、工作质量能得到提高。
11、、剂量要拿捏好:对帕金森患者最理想的剂量是产生满意疗效的最小剂量。遵守这一原则可最大限度延长药物的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12、要正确的对药物进行选择:帕金森患者在选择药物时要根据自身的受体类型选药,有的患者用抗胆碱药有效,有的患者用左旋多巴类有效。另外应根据患者的症状的轻、中、重程度,选择不同类型的药物。
与此同时帕金森氏病或者服药时可配合康复治疗,加强对患者语言、进食、走路等的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手术治疗、细胞移植治疗、基因治疗等在药物无效时考虑。
以上已讲了帕金森病用药的注意事项下面普及一下帕金森氏病的症状知识。金森氏病起病缓慢,是逐渐发展的,也就是说并不是一下子就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是一种缓慢的、进展性的发展过程。
1、运动障碍可以概括为:运动不能:进行随意运动启动困难。运动减少:自发、自动运动减少,运动幅度减少。运动徐缓:随意运动执行缓慢。患者运动迟缓,随意动作减少,尤其是开始活动时表现动作困难吃力、缓慢。做重复动作时,幅度和速度均逐渐减弱。有的患者书写时,字越写越小,称为“小写症”。有些会出现语言困难,声音变小,音域变窄。吞咽困难,进食饮水时可出现呛咳有的患者起身时全身不动,持续数秒至数十分钟,叫做“冻结发作”。
2、震颤。表现为缓慢节律性震颤,往往是从一侧手指开始,波及整个上肢、下肢、下颌、口唇和头部。典型的震颤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就是指病人在静止的状况下,出现不自主的颤抖。主要累及上肢,两手像搓丸子那样颤动着,有时下肢也有震颤个别患者可累及下颌、唇、舌和颈部等。
3、强直。就是肌肉僵直,致使四肢、颈部、面部的肌肉发硬,肢体活动时有费力、沉重和无力感,可出现面部表情僵硬和眨眼动作减少,造成“面具脸”,身体向前弯曲,走路、转颈和转身动作特别缓慢、困难。行走时上肢协同摆动动作消失,步幅缩短,结合屈曲体态,可使患者以碎步、前冲动作行走,我们把它称为“慌张步态”。
随着病情的发展,穿衣、洗脸、刷牙等日常生活活动都出现困难。另外,有的患者还可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油脂脸、多汗、垂涎、大小便困难和直立性低血压,也可出现忧郁和痴呆的症状。
上一篇 : 中年原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治疗
下一篇 : 老年人帕金森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