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官能症的中药疗法有哪些

发布于 2017/08/14 14:33 复禾健康

神经官能症的中药疗法有哪些呢?神经官能症在生活中虽然不是很常见,但是现在的发病率一直都在上升中,所以对于神经官能症我们需要引起重视才行,尤其是针对于疾病的治疗方式,那么患上了神经官能症的中药疗法有哪些呢?

(中药方一):

潜阳宁神汤

【组成】夜交藤30克,熟枣仁20克,远志15克,柏子仁20克,茯苓15克,生地黄、玄参各20克,生牡蛎25克(先煎)、生赭石30克(研包、先煎)、川黄连10克,生龙骨20克(先煎)。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滋阴潜阳、清热宁心、益智安神。

【方解】不寐一病,临床颇为多见。《内经》谓:“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临床观察不寐多由五志过极,心阴暗耗,心阳亢奋所致。本方用黄连以清心火;生地黄、玄参滋阴潜阳,更用龙牡、赭石以潜降阳气、使阳入于阴。然此病日久、思虑过度、暗耗心阴,故再用远志、柏子仁、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不寐常见初睡之时忽然跳跃,似惊而醒,有似心虚胆怯而实非,乃阳亢阴亏、初入之时交合浅而脱离快,自然阴阳不能相济而复醒。因此,除滋阴潜阳外,必须用黄连以直折心火,从而达到泻南补北,心肾相交,阴平阳秘之目的。

【主治】心烦不寐、惊悸怔忡、口舌干燥、头晕耳鸣、手足烦热,舌红苔薄,脉象滑或弦数。

【加减】若阴亏甚,舌红少苔,或无苔者,可加麦冬15克,百合20克,五味子10克;情怀抑郁烦躁易怒者,可加合欢花、柴胡各15克,以解郁安神;兼大便秘者多为胃家郁热,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可加小量大黄,以泻热和胃。

【疗效】屡用效佳,一般服10剂见效,15~30剂可愈。

(中药方二):

高枕无忧丹

【组成】生地、酸枣仁、阿胶、知母、茯神各60克,鸡子黄4枚,琥珀末、黄连,甘草各10克,川芎4.5克,远志45克,猪心血,炼蜜适量。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以猪心血和之,加炼蜜适量,制为丸,朱砂为衣,每丸1.5克。或以上剂量的1/5~1/4水煎服。每晚临睡前2小时服3~4丸,以灯芯汤送下。如作汤剂,则每日1剂,日服2次,下午3~4小时服头煎,晚间临睡前服第二煎。

【功用】滋阴清心,宁心安神。

【方解】本方由酸枣仁汤与黄连阿胶汤加减而成。方中酸枣仁养肝血、宁心神;配以川芎疏肝理气,一收一散,相反相成;更以知母、黄连清热除烦,制川芎之辛燥;生地、阿胶、鸡子黄滋阴,使亢阳有所附;茯苓、茯神、远志宁心安神;磁石、琥珀镇心安神;猪心血和药,取“心者入心”之义,为诸药之引。诸药合用,具有滋阴清热、镇心安神之效。

【主治】虚劳虚烦不得眠,虚阳困扰中宫,心火炎而神不足,而见心烦不寐,头晕,耳鸣,健忘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者。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一般服15~25剂即效或痊愈。

【附记】湿热内蕴者忌用。

(中药方三):

镇静安神方

【组成】生龙骨、生牡蛎各12克,珍珠母、石决明各30克,龙胆草10克,朱莲心6克,旋覆花、代赭石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镇静安神。

【方解】证分虚实,实证多因肝热扰动心包所致,治宜镇静安神,故方用生龙牡、珍珠母、石决明镇肝安神;莲子心、龙胆草,一清心热、一清肝热,心肝不为热邪冲动则神自安。旋覆花、代赭石亦为平肝镇静之剂。用治精神过度紧张忧郁暴怒所致之神经官能症,疗效颇佳。

【主治】神经官能症,证见失眠、多梦、头昏、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烦躁心悸、有时昏厥,或哭笑无常,或神志朦胧等证。

【加减】失眠,加首乌藤30克,五味子6克,或加黄连1克,肉桂0.3克,朱砂1克同研随药送下。黄连、肉桂可交心肾于顷刻,故能治失眠;头昏,加杭菊、白蒺藜、清半夏各10克,橘皮6克;记忆力差,加茯神10克,远志6克,石菖蒲10克;精神朦胧及烦躁、哭笑无常,加十香丹1粒、浮小麦30克,甘草5克,大枣5枚,或加百合30克;抽搐,加全蝎5克,钩藤12克;忧郁不解,加合欢花10克。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颇著。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