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导管未闭常见的病因有哪些

发布于 2017/09/06 17:23 复禾健康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对于生活中的一些潜在的疾病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就比如动脉导管未闭这种病,那么动脉导管未闭常见的病因有哪些呢,下边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动脉导管原本系胎儿时期肺动脉与主动脉间的正常血流通道。出生后,肺膨胀并承担气体交换功能,肺循环和体循环各司其职,不久导管因废用即自选闭合。如持续不闭合,则构成病态,称为动脉导管未闭(症)。一般需要手术治疗,中断其血流。只要没有出现心衰,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

遗传是主要的内因。在胎儿期任何影响心脏胚胎发育的因素均可能造成心脏畸形,如孕母患风疹、流行性感冒、腮腺炎、柯萨奇病毒感染、糖尿病、高钙血症等,孕母接触放射线;孕母服用抗癌药物或甲糖宁等药。

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表现要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的,小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可无症状,多在身体检查时偶然发现。直径大于10mm的动脉导管未闭,常在活动时出现心悸气短、轻度疲乏,小儿可有发育不良。巨大的动脉导管未闭和大量的左向右分流,在婴儿期可因左心衰竭产生急性呼吸衰竭。出现右向左分流后,则出现劳累后气短、紫绀。在动脉导管未闭并发心内膜炎或动脉导管内膜炎时,则出现发热、出汗、消瘦、疲倦和心力衰竭等。

由于主动脉压明显高于肺动脉压,主动脉内血流通过未闭动脉导管向肺动脉分流,首先增加左心系统负担,左房左室扩大。随着长期左向右分流,特别是粗大导管大量分流的影响,肺血管由保护性痉挛至内膜增厚,甚至末稍肺小动脉闭锁,肺动脉压力升高,右心负荷加重,一旦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压力时,肺动脉内未氧合血通过动脉导管逆向流入主动脉内,临床上出现紫绀动脉导管逆向分流的血液走向降主动脉以远,表现为口唇、上肢不紫绀,下肢紫绀,又称分离性紫绀。

动脉导管未闭大都单独存在,但有10%的病例合并其他心脏极性,如主动脉缩窄,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由于动脉导管未闭的存在,病人容易得感染性心内膜炎,即心脏内细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造成的感染。所以目前认为,不论动脉导管未闭大小及有无症状,都应进行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