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腹泻的发病原因以及发病机制

发布于 2017/09/12 10:17 复禾健康

母乳性腹泻病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但是对于母乳性腹泻的发病原因以及发病机制,有很多人都不清楚,当遇上这个病的时候就不知道该从哪下手去治疗,平时应注意什么,后续要如何预防,这些都不得而知,这样就不利于有效地治疗与控制疾病,下面来了解下。

1.前列腺素E2引起

母乳中“前列腺素E2”含量较高,其主要功用在于促进小肠平滑肌的运动,催生水分,增加电解质的产生,这会增加宝宝的排便次数,亦会使得便便呈现出稀溏状。

2.乳糖不耐受

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婴儿体内缺少乳糖酶所导致婴儿无法将母乳中的乳糖吸收,从而导致宝宝出血母乳性腹泻。而这种情况主要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原发性乳糖不耐受

如果是这种情况,则不需要改喂牛奶,婴儿机体会渐渐适应,乳糖酶活性亦会增加,随着辅食的添加就会逐渐好转。另外需要注意,母乳喂养的妈妈在乳房吸空后不要让婴儿继续吮吸,否则乳汁中脂肪含量增加可能引起脂性消化不良。

(2)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这种情况是指少数宝宝对乳类或某些食物过敏,引发感染损伤肠道后,对某些物质如单糖、双糖等不耐受。

如正规医嘱确需要“去乳糖饮食”喂养,其饮食包括:

1)鲜豆浆100毫升加葡萄糖5克代乳,腹泻即停止,但豆浆喂养不宜长期单独应用,宜逐步加鱼蛋白。

2)米汤180毫升冲调鱼蛋白5克,一般婴儿每日喂3次。

3)也可用发酵酸奶。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主要为个别小儿对牛乳或某些食物成分过敏,继发肠道感染后对某些单糖,双糖或碳水化合物不耐受。

母乳性腹泻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