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患者常用检验项目

发布于 2017/10/25 14:27 复禾健康

心肌梗死患者常用检验项目有哪些呢,这种疾病的大家都不陌生,又叫心肌梗死,它的影响力非常的严重,当患上心肌梗死疾病以后,会让患者的健康严重的受到影响,带来非常严重的伤害,该病在发生以后需要注意加强护理才行,心肌梗死疾病出现后的检查才是最重要的,往下看来具体的了解一下吧。

心肌梗死做哪些检查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心电图和心向量图常有进行性的改变。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定位、定范围、估计病情演变和预后都有帮助。

一、心电图

(一)特征性改变有Q波心肌梗死者,其心电图表现特点为:

1、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2、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3、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

在背向心肌梗死区的导联则出现相反的改变,即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在无Q波心肌梗死者中,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特点为:无病理性Q波,有普遍性sT段压低≥0.1mV,但aVR导联(有时还有Vl导联)sT段抬高,或有对称性T波倒置。

(二)动态性改变有Q波心肌梗死者:

1、起病数小时内,可尚无异常或出现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T波。

2、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波连接,形成单相曲线。数小时~2天内出现病理性Q波,同时R波减低,为急性期改变。Q波在3~4天内稳定不变,以后百分之70~80永久存在。

3、如不进行治疗干预,ST段抬高持续数日至两周左右,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则变为平坦或倒置,是为亚急性期改变。

4、数周至数月后,T波呈V形倒置,两肢对称,波谷尖锐,为慢性期改变。T波倒置可永久存在,也可在数月至数年内逐渐恢复。

无Q波心肌梗死中的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先是ST段普遍压低(除aVR,有时V1导联外),继而T波倒置,但始终不出现Q波。ST段和T波的改变持续存在1-2天以上。

(三)定位和定范围有Q波心肌梗死的定位和定范围可根据出现特征性改变的导联数来判断。采用30个以上的心前区导联进行心前区体表ST段等电位标测法,对急性期梗死范围的判断可能帮助更大。

二、心向量图有QRS环的改变、ST向量的出现和T环的变化。QRS环的改变最有诊断价值,因坏死的心肌纤维不被激动,不能产生应有的电动力,心室除极时综合向量的方向遂向背离梗死区处进行,所形成的QRS环,特别是其起始向量将指向梗死区的相反方向,此起始向量的方位改变对心肌梗死的定位有重要意义。ST向量的出现表现为QRS的不闭合,其终点不回到起始点,自QRS环起始点至终点的连线为ST向量的方向,指向梗死区,ST向量多在1-2周内消失。T环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最大向量与QRS环最大平均向量方向相反或QRS-T夹角增大,T环长,宽比例<2.6,T环离心支与归心支运行速度相等,此种变化历时数月至数年可以小时。

用心向量图诊断心肌梗死并不比心电图更具特异性,需结合临床资料综合考虑。

三、放射性核素检查利用坏死心肌细胞中的钙离子能结合放射性锝焦磷酸盐或坏死心肌细胞的肌凝蛋白可与其特异抗体结合的特点,静脉注射99mTc一焦磷酸盐或111In-抗肌凝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热点”扫描或照相;利用坏死心肌血供断绝和瘢痕组织中无血管以致201T1或99mTc-mlBI不能进入细胞的特点,静脉注射这种放射性核素进行“冷点”扫描或照相;均可显示心肌梗死的部位和范围。前者主要用于急性期,后者用于慢性期。用门电路了闪烁照相法进行放射性核素心腔造影(常用99mTc-标记的红细胞或白蛋白),可观察心室壁的运动和左心室的射血分数,有助于判断心室功能、诊断梗死后造成的室壁运动失调和心室壁瘤。目前多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体层显像(SPECT)来检查,新的方法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PET)可观察心肌的代谢变化,判断心肌的死活可能效果更好。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