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发布于 2017/11/01 16:15 复禾健康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呢?虽然在生活中出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情况还是很常见的,但是多数人对于这种疾病还是缺少了解的,尤其是关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方式,那么到底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方法有哪些呢?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以通过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学检查,及细胞化学染色初步做出诊断。但还必须进行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以便更精确分型,并可指导治疗并进行预后判断。

1.血象

绝大部分患者在诊断时有贫血,近1/3患者红蛋白低于80g/L,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同时患者可伴有血小板减少,其中百分之三十患者血小板低于25×l09/L;白细胞总数减少者约占百分之二十七,正常或轻度增加约占百分之六十,有百分之十六的患者在就诊时白细胞总数>100×109/L。

外周血涂片分类以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可占百分之二十,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减少,但要注意有百分之十五左右的患者外周血涂片找不到原始或幼稚淋巴细胞,而骨髓象可见大量的白血病细胞。体系及评分系统,可将ALL进行亚型分类,即LI型、L2型和L3型。在成人,ALL-L1的发病率约为28%,ALL-12的发病率为百分之六十,ALL-L3多具有B-ALL的特征。但应注意,有些情况下ALL-L1与AML-MI或分化不良的AML-M5很难区分,还需进行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表型分析。

3.细胞化学染色

证实为ALL的染色为糖原染色和酸性磷酸酶染色,大多数成人ALL-L1或L2型患者其PAS染色体至少在一部分细胞为粗颗粒或块状颗粒,在两组患者中其阳性率都均有百分之六十,在百分之二十的ALL患者其酸性磷酸酶染色为阳性,它对T-ALL更为特异。但应注意,由于PAS或酸性磷酸酶并不仪限于ALL,在某些情况下AML-M5也可为阳性,故ALL的诊断必须有阴性的过氧化物酶和阳性特异性酯酶染色结果(阳性率3%)。

4.细胞免疫标记

利用髓系表面抗原CD13、CD33、CDll7以及所有B细胞共表达抗原CD19和所有T细胞共表达抗原CD7可将急性白血病分为AML、B-ALL和T-ALL;同时也利用胞浆特异性标记如B系的cCD22,T系的CyCD3和髓系细胞标记髓过氧化物酶(MPO)来进行免疫分型。根据细胞分化发育可进一步将B-ALL,T-ALL分为若干亚型。

髓系抗原阳性的ALL(My+ALL),在成人ALL的发病率据报道从百分之五十不等,而在儿童ALL发生率为百分之二十。在检测中常用的粒系抗原有CDI3、CD33、CDI4、CD15、CDl17。My+ALL临床上多见于B系ALL常伴有t(9;22)和t(4;11)易位发生。对于伴有髓系抗原表达的ALL,以往研究显示预后差。但目前研究对此提出异议,可能与目前ALL治疗方法的改进有关。

5.细胞遗传学分析

目前研究显示,染色体异常已成为判断白血病预后,并指导治疗策略的重要参考因素。研究表明ALL特异的核型与免疫亚型和临床特点相关。治疗前后,特异性细胞遗传学标志也成为观察疗效,监测微小残留病变的重要标记。

在初次确诊ALL患者中约2/3可发现细胞遗传学异常,基于遗传学数据ALL被分为以下主要亚类:具有结构异常表达者,如t(4;11),t(9;22),t(8;14),14q+,6q-。染色体数目异常,分为亚二倍体和超二倍体:前者为染色体数目少于46条;后者染色体数日多于50条。

由细胞遗传学改变导致细胞分子生物学变化,产生某些特异的融合基因,如Ph+ALL的BCR/ABL融合基因,及其编码的融合蛋白多数为PI90,少数为P210。

可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手段,如反转录PCR(RTPCR)方法进行检测,临床用于疾病诊断分型和微小残留病变的监测,其敏感性显著高于细胞遗传学方法。

其他检查:ALL患者查血LDH一般明显升高,对于高白患者,凝血方面检查可见纤维蛋白原下降,3P+、FDP和(或)D-二聚体升高,骨髓活检部分患者可有网状纤维增加,或局灶性骨髓坏死。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