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用药误区有哪些

发布于 2017/12/07 15:29 复禾健康

肠梗阻用药误区有哪些,现在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家庭都会买一些药品以备不时之需,不过这也使不少家庭都会陷入一些用药误区,今天我们就重点讲讲肠梗阻的用药误区,希望肠梗阻患者避免这些用药误区。

其实肠梗阻的用药误区就是大多数疾病患者的用药误区,下面我们就详细讲讲:

误区一:家庭储备越多越好:很多家庭都有一个药箱,经常装的满满的,里面各种药品都有,混放在一起,总觉得备的越多越安心。其实每种药品的储存条件和方式各有不同,有些药品需要冷藏,有些药品需要避光;有的药品保存期短,或是开封不久就会失效,等等这些药品都不适合大量储备。因此家庭备药要适度,而且经常查看,及时清理过期药,失效药,或是变质的药品以免耽误治疗。

误区二:随意增大剂量:一些针对头疼脑热的OTC非处方药,大多见效较快,因此不少人,尤其是老年人为了获得更快更好的效果,往往会擅自加大剂量。殊不知,这样不仅不会有更好的效果,反而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甚至可能因为服药过量而危及生命。

药品的剂量都是经过临床试验反复验证才确定的,服用多少对人体最安全最有效都是非常严格的。因此不要擅自更改剂量,增加或减少都有可能会疾病的治疗产生负面影响。

误区三:什么病都吃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已是老生常谈,尽管医护人员用大道理小案例的各种方式讲解,仍然很多人还是将抗生素视为“万灵丹”,不管大病小痛,先吃上几天抗生素再说。结果,越吃效果越差。另外,抗生素有时会掩盖病情,耽误治疗,最后还要去医院,反而需要花更多的钱、更长的时间才能治好。

误区四:药品是“想吃就吃”:药品的服法有很多讲究,有些药品一日三次往往被大家伴随着“一日三餐”吃了进去,却不知其实应该是每8小时服药一次;饭前服用应该是饭前15~30分钟,但更多的人是饭前一分钟才想起来,甚至很多人吃饭时想起来要吃药,顺手就用茶水、啤酒、果汁等送服药品,却不知道这些饮品对药效有很大的影响。这些服药的“小细节”关乎着药效,因此服药多“讲究”,遵医嘱或按照说明书要求正确服用。

误区五:别人吃,我也吃吃看药品的选择与每个人的病情、生理特定、耐受度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不要盲目相信“隔壁老王”的推荐,对别人而言是特效药,对就可能是“催命符”。药品的选择应听从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最常见的另一种情况就是随意给孩子吃大人药,孩子不是大人的mini版,儿童有他特有的生理状态。对大人很管用的药物,不见得适合儿童,特别是成分不明的营养药,补药,中草药汤剂等等。儿童用药需要格外仔细,选择安全有效的儿童专用药才是正道。

温馨提示:用药无小事儿,从药品的选择、储存到药品的使用、丢弃都有很多值得留意的地方,特别是家庭中有老人、幼儿时,更要提高警惕,防止漏服、误服或过量服用等等诸多方面。因此家里如果有药箱,做一份详细的药品清单,标注上药名、有效期等信息是个不错的方法。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