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的因素是什么

发布于 2018/03/05 15:56 复禾健康

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因素是什么呢?下肢静脉血栓在生活中很常见,这主要还是因为能够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病因比较多,如果想要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出现,还是需要大家了解清楚这种疾病的病因才行,那么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因素有哪些呢?

下肢静脉血栓是怎么引起的。

一、导致血流瘀滞状态的病因

久病卧床、外伤或骨折、较大的手术、妊娠、分娩、长途乘车或飞机久坐不动、或长时间的静坐及下蹲位等。以上原因均可导致血流缓慢、瘀滞,因而促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如下肢骨折后,石膏或其他固定方式使患肢制动,活动受限,小腿的肌肉不能正常发挥唧筒作用,血流缓慢和淤滞,因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高的发病率。

手术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诱发因素。较大的手术亦与血流缓慢、淤滞有密切关系,手术中由于长时间的仰卧和麻醉,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了正常的收缩功能,肌肉松弛,静脉舒张;手术后又因刀口疼痛,患者长时间卧床、半坐位或侧卧位,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而使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从而为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

二、导致血液高凝状态的病因

通常,如创伤、手术后、大面积烧伤、妊娠及产后等,可见血小板增高,粘附性增强。术后数日内血液中血小板较正常高2-3倍。血小板对胶原纤维有很强的亲和力,当静脉内膜损伤后,血小板迅速聚集粘附与损伤部位,同时释放出凝血因子,这些凝血因子参与血液循环,血液成分改变,使血液呈高凝状态,而为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

另外,血小板增高,在血小板内合成的血栓素也增高,血栓素具有强烈的促血小板聚集和收缩血管的作用。从而不能消除血栓素的生物效应,最终形成血栓。此外,创伤及大面积烧伤,由于严重的失血,脱水,造成血液浓缩,血细胞增多也可增加血液的凝固度。长期服用避孕药,亦可使血液中凝固因子增加和抗凝血酶Ⅲ活性降低,而诱发血栓形成。

综合小编的讲述我们已经对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原因有了了解,只有了解了这些形成原因,才能够帮助人们在以后更好的去避免诱发因素,做好积极的预防工作,使人们真正有效的远离静脉血栓疾病,摆脱静脉血栓疾病的折磨和困扰。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