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中医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

发布于 2016/02/25 14:22

祖国医学文献中无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名,但其临床表现在文献中有类似描述,如“蝴蝶丹”、“阴阳毒”等。本病属中医风湿病范畴,原称为“痹证”或“痹病”。因其损害脏器的不同,其局部临床表现与水肿、饮证、血证、周痹、三焦痹、热痹、阴阳毒、丹疹、蝴蝶丹、日晒疮等病证的描述有相同之处,故又可单独命名。

“痹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称为“痹”。《扁鹊心书·痹病》明确提出“痹病”一词。是指由于人体正气不足,营卫失调,风寒湿热等邪乘虚侵袭,合而为病,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毒热,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甚则脏腑的气机闭阻,失于濡养,出现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等症状,甚则累及脏腑的一类疾病总称。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有较多的脏腑症候,很难明确地划属于某一具体病证。根据其全身症候认为本病近似于中医所称“温毒发斑”之类。从皮疹特征出发可称之为“红蝴蝶”、“蝴蝶丹”、“阴阳毒”等;本病累及周身,故又称为“周痹”;多关节疼痛属于“痹证”;影响脏腑称脏腑痹;有肾功能损害、水液代谢障碍者属“肾痹”、“水肿”;有肝损害属“肝痹”、“黄疸”、“胁痛'”;有急性心内膜炎、心肌损伤者属“心痹”、“心悸”;狼疮肺炎、肺间质纤维化属“肺痹”;狼疮性肌无力属“脾痹”;出现消化系统表现称“肠痹”;小便不畅为“胞痹”;有胸水者属“悬饮”。上中下三焦功能均受损,又称“三焦痹”。雷诺现象称“肢端脉痹”。三焦痹一名始见于《医门法律》,《黄帝内经》、《景岳全书》有类似论述,但未正式提及该病名称。

《黄帝内经》描述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相似病名、病因、临床症状、多脏器损害的特点。“周痹”源自《灵枢·周痹》:“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痛解则厥,厥则他痹发,发则如是。”论述周痹病因是风寒湿三气侵袭,四肢上下游走疼痛,呈多发性,一身尽痛。“此内不在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命曰周痹。”分肉之间即结缔组织。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肌肉疼痛可出现在疾病的全过程中。全身大小关节、四肢腰背肌肉均可累及,“周痹”,即周身气血痹阻之意。这一观点与系统性红斑狼疮造成周身每一系统、每一器官都可受累相一致。

虽然系统性红斑狼疮起病常有感受风寒湿邪气病史,但病因决非仅限于风寒湿邪气。临床80%患者有发热症状,且以育龄期妇女多见,正如《素问·痹论》所云:“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也云:“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生热痹。”说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与体质有关,是多因素造成,与遗传、性激素、环境、病毒感染有关。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错综复杂,往往累及内脏,常伴有心、肝、脾、肺、肾五脏病症。《素问·痹论》曰:“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说明病变由外而内,进行性加重。此即“诸痹不已,亦益内也。”外界诱因(药物、紫外线、感染、情绪刺激等)终将通过内因(免疫遗传缺陷、雌性激素等)诱发或加重系统性红斑狼疮。

“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淫气喘息,痹聚在肺”,此为狼疮性胸膜炎、狼疮肺炎、肺间质纤维化所致呼吸功能障碍的表现。“淫气忧思,痹聚在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这是狼疮性心脏炎引起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表现。“肝藏魂”,“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淫气乏竭,痹聚在肝”。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可有抽搐、躁狂、癌症、焦虑、幻觉、幻视、妄想等。“脾主身之肌肉”,“脾痹者,四支解惰,发咳呕汁,上为大塞”,“淫气肌绝,痹聚在脾”。此描述为狼疮性肌无力的表现。

“淫气遗尿,痹聚在肾”,狼疮性肾炎所致肾功能减退,夜尿增多“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系统性红斑狼疮消化系统表现可有腹泻。肠系膜血管炎时可表现为腹痛、肠梗阻、腹膜炎,“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肾功能受损,气化失司,开合不利,小便不畅。

红斑狼疮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