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肛裂让患者苦不堪言

发布于 2016/03/11 15:43

肛裂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肛管疾病,主要是齿线下面肛管破裂之后形成的菱形裂口和溃疡。一般青壮年得病机率较高,除此之外儿童也可能患上此病,老年患此病的机率较之前较少。

肛裂常发于肛门后、前正中,以肛门后部居多,两侧的较少。初起仅在肛管皮肤上有一小裂口,有时可裂到皮下组织或直至括约肌浅层,裂口呈线形或棱形,如将肛门张开,裂口的创面即成圆形或椭圆形。

长期大便秘结的病人,因粪块干而硬,便时用力过猛,排出时裂伤肛管皮肤,反复损伤使裂伤深及全层皮肤。肛管后正中部皮肤较固定,直肠末端位置由后方向前弯曲,因此肛门后方承受的压力较大由此导致肛裂。

肛裂四大发病原理:

1.解剖上的缺陷学说:肛裂多发生于肛门后位,主要是由于外括约肌浅层在肛管前后方各形成“Y”形薄弱区,耻骨直肠肌又加强肛管两侧的力量。因此肛门后部及前部不如两侧坚强。肛管向下后与直肠后壁形成一角度。排便时,干燥的粪便对肛门后方薄弱区的压力最大,又因肛管之后中线血运差,弹力较少,故造成肛门后方易受伤撕裂。这就是肛裂裂口的位置常发生于后方的原因。

2.感染学说:肛管上端齿线处的特殊结构如肛窦、肛门瓣、肛乳头、肛腺等,容易被干硬的粪团下移时所损伤,使局部产生感染和炎症,或导致肛腺阻塞化脓,溃破后形成肛裂,由于局部炎症刺激,括约肌痉挛,血液供应不足,伤口久不愈合,形成慢性溃疡

3.括约肌痉挛学说: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由于病理性因素,纤维化而失去柔软的特性,在肛门外括约肌浅层“Y”形薄弱区下端形成无弹性的横闸,当干硬粪团通过肛管时,此薄弱区容易破裂而出现裂口,裂口久不愈合形成慢性溃疡

4.外伤学说—肛门狭小学说:大多数学者认为干硬粪团通过肛管时,易引起肛管撕裂,尤其是肛门先天性发育不良者,更易受到损伤。

相信大家已经知道它是怎么来的了,它其实就是因为便秘,粪便干硬等等原因引起的。当然肛裂并不是只有这一个因素,还有其他很多因素相互作用的。

肛裂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