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的中医分型用药治疗

发布于 2016/03/11 15:43

过敏性紫癜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引起广泛的小血管炎,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通透性、脆性增高,导致皮下组织、粘膜及内脏器官出血、水肿。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以儿童及青少年为多见,1岁以内婴儿少见,男性多于女性(约1.4~2.1:1)。四季均可发病,以春秋季发病居多,具有反复发作特点。近年来,过敏性紫癜的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过敏性紫癜

本病常累及器官有皮肤、关节、胃肠道、肾脏等,少数患者还可累及心脏、胸膜、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胰腺、睾丸等。有≦5%的AP患者死于肾功能衰竭、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等。

中医学无过敏性紫癜一说,属中医学“血证”范畴,包括“肌衄”、“疹”、“葡萄疫”、“紫斑”、“痹证”、“腹痛”、“尿血”、“便血”等等。秦汉时代统称为“衄”,隋唐时代称之为“斑毒”,明清以后则称为“发斑”。

1.病因病机

本病因感受风热毒邪,湿热内蕴,热毒郁蒸肌肤,与气血相搏,血热灼伤血络,以致血不循经,泛溢于肌肤,留积于皮下而发为紫癜。

1外邪侵袭:感受“四时不正之气”是常见病因,以风热毒邪为主,“感受病疫之气,郁于皮肤,凝结而成”。小儿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不耐寒热,外邪易袭,故发病较多。

2饮食所伤:脾胃运化失司,湿热内蕴。多有外感之因,也有里热之患,如先有感冒,口中无味,进食辛热刺激食物,表症未除,里热又生,交互发病。

3血热妄行:热毒侵袭、迫血妄行,血络损伤,血溢脉外

4气虚失摄:摄血无力,统摄无权,则血不循经,溢出脉外。

5瘀血阻滞:若气血瘀滞肠络,中焦气血阻遏则腹痛、便血;若风热与内蕴之湿相搏,下注膀胱,灼伤下焦之络则为尿血。若风湿热毒瘀滞于关节内,则关节肿痛等。本病的表现以阳证、热证、实证为主,若迁延日久,反复发作,脏腑气血受损,脉络瘀阻,也可表现为虚证或虚实夹杂。

2.辩证分型治疗

1风热伤络型:起病较急,有咳嗽、咽痛、恶风、发热等,紫癜色鲜红,呈丘疹或红斑,下肢与臀部为多,大小不一,高出皮面,伴有瘙痒,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风热之邪袭表,故有发热、恶风、脉浮数等表证。风热之邪与气血相搏,血不循经则发为紫癜。四肢乃诸阳之本,阳络受损,故多发于四肢。舌质红,苔薄黄,均为风热伤表之象。

治则:祛风清热,凉血止血。

主方:连翘败毒饮加减:荆芥10g、防风10g、银花10g、连翘10g、桔梗10g、赤芍10g、丹皮10g、柴胡6g、蝉衣6g、板蓝根30g、生甘草6g。方中荆芥、防风、羌活、薄荷等祛风解表,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桔梗、生甘草清利咽喉,前胡肃肺止咳,茯苓可健脾化湿。

加减:伴有咳嗽者,加板蓝根30g、桔梗10g、紫菀10g,枇杷叶10g;瘙痒明显,加蝉衣6g、僵蚕10g、地肤子10g;发热,加生石膏30g、寒水石15g;口渴引饮,加生地10g、芦根30g、麦冬15g。

2血热妄行型:起病急,皮肤紫癜大小不一,斑色鲜红,心烦口渴,发热面赤,或有大便秘结。可伴鼻衄、齿衄、便血、尿血,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有力。

证候分析:常见于疾病早期,热毒内伏,迫血妄行,泛渗于肌肤而发为瘀点、瘀斑。属实证、热证,伴有发热面赤,口渴心烦。血上出清窍则为鼻衄,损伤胃络则齿衄、呕血,损伤肠络则腹痛、便血,灼伤膀胱血络则尿血。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方: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30g(先煎)、赤白芍各10g、生地黄10g、丹皮10g、紫草10g、山栀10g、寒水石15g、黄芩10g、生甘草6g、白茅根30g。方中犀角(用水牛角替代)清热凉血、解毒化斑,生地黄养阴清热、凉血止血,赤芍、丹皮凉血散血、活血祛瘀。

加减:有尿血者,加大蓟草10g、小蓟草10g、大便出血者,加地榆炭10g、槐花炭10g;腹中作痛者,加木香6g、白芍20g;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10g(后下);高热者,加寒水石15g、紫雪散1.5g(吞服)。

3血瘀气滞证候特点:紫癜色深,色泽暗红,时有腹痛,或关节肿痛,伴恶心呕吐,舌质暗紫,苔薄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邪郁化热,灼伤血络,反复发作,脏腑气血瘀滞,故紫癜色深而红。瘀阻于肠络,不通则痛,故有腹痛;瘀阻于关节则见肿痛。舌暗紫苔黄,脉滑数,均为血瘀气滞之象。

治则: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主方: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0g、红花10g、生地黄1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丹皮10g、丹参10g、木香6g、甘草6g。方中四物汤补血调血,加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加减:时有腹痛加木香6g、白芍10g;关节肿痛加桑枝10g、牛膝10g七10g、丹参10g。

4肝肾阴虚型:起病较缓,或迁延多日,瘀斑色暗红,时发时隐,伴腰脊酸软,烦躁盗汗,午后低热,头晕耳鸣,血尿迁延不止,舌质偏红,脉细数。

证候分析:肝肾阴虚,虚火内生,灼损血络,血随火动,故紫癜时发时隐,并有烦热盗汗,头晕、耳鸣等。阴络暗伤,血不循经测见血尿。舌偏红,脉细数,均为肝肾阴虚之象。

治则:滋阴益肾,凉血止血。

主方:知柏地黄汤、大补阴九加减:黄柏10g、知母10g、生熟地各10g、女贞子10g、枸杞子10g、龟板15g(先煎)、山萸肉、10g、泽泻10g、地骨皮10g、甘草6g。知母、黄柏两药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作用,以清泄相火(虚火)为要。大补阴丸为滋阴降火之剂,方中熟地、龟板滋阴填精,滋水以制火,滋阴以保真阴,猪脊髓益精补髓。

加减:潮热者,加鳖甲15g、地骨皮10g;盗汗者,加牡蛎30g(先煎);头晕、耳鸣者,加枸杞子10g、女贞子10g。

临床各证型非独立出现,因患者体质不同、发病诱因不同,症型往往相互交错、重叠发生,疾病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病机特点及临床表现。成人紫癜总体多因阴虚阳亢、血热妄行所致,但也有属于虚寒之类。对有热症表现者,采用清热解毒、凉血养阴、止血消瘀等法;表现为虚症者,采用补气养血、健脾宁心、滋养肝肾等法,兼有风热、湿热等症,宜酌加疏风清热和化湿之品。

混合型紫癜可能有风热伤表(营)、风湿阻痹、瘀血阻络、阴虚火旺、气不摄血等不同

病机特点,临床治则有关联、处方用药有交叉,可用犀角地黄汤、独活寄生汤、桃红四物汤、知柏地黄汤、补中益气汤等为主方随症加减。久病必虚、久病致瘀,气虚者应补气、养气、血瘀者当用活血化瘀之品。气虚失摄,当益气摄血,多用归脾汤加减。

3.外洗方治疗

金银花、连翘、苦参、败酱草各50g,紫草、蛇床子、地肤子、黄柏各30g,明矾40g(分早晚2次放入煎好的药汁内溶化),具有湿热瘀阻、关节肿疼、肢体重浊者。

4.饮食起居调护

1急性期或有出血时强调卧床休息,限制活动范围,避免劳累;情志调节、控制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及轻松愉悦的心情。

2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控制和预防感染。注意观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时紫癜变化。

3饮食有节,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瓜果蔬菜,避免肉类、海鲜、温热调料等肥甘厚味、滋腻之品;对曾产生过敏的食物,如鱼、虾、海味等当禁忌。禁食生葱、生蒜、韭菜及辣椒、酒类等刺激性食品。

4防止蚊虫叮咬,避免与花粉等过敏原相接触,尽可能避免接触过敏源;有必要积极寻找引起过敏的各种原因,驱除体内寄生虫。

5在症状消失、治愈后应坚持全方位、巩固调理一段时间,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