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出血引起的急性肾衰竭

发布于 2025/06/29 05:48

大出血引起的急性肾衰竭属于失血性休克导致的肾脏血流灌注不足,需立即就医干预。急性肾衰竭可能由肾前性因素、肾性因素、肾后性因素、药物毒性、感染等因素引起,临床表现为少尿、水肿、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一、肾前性因素

大量失血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肾脏灌注压下降引发肾前性氮质血症。常见于创伤、手术、消化道出血等情况,早期通过快速补液、输血恢复血容量可逆转肾功能损害。监测中心静脉压和尿量是评估复苏效果的关键指标。

二、肾性因素

持续缺血超过2小时可能造成急性肾小管坏死,此时即使恢复血流,肾功能仍会持续恶化。肾活检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管型形成。可能与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等内源性毒素有关,需行血液净化治疗。

三、肾后性因素

失血后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引起泌尿系统血栓形成,导致双侧输尿管梗阻。超声检查可见肾盂积水,解除梗阻后肾功能可能部分恢复。这种情况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中较为常见。

四、药物毒性

抢救过程中使用的造影剂、抗生素等可能加重肾损伤。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易在肾皮质蓄积,非甾体抗炎药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两者均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用药前应评估肾功能并调整剂量。

五、感染因素

失血后免疫功能低下易继发败血症,内毒素通过激活炎症介质加重肾损伤。血培养阳性患者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肾毒性小的抗生素,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大出血后急性肾衰竭患者应严格记录24小时尿量,每日测量体重监测液体平衡。恢复期饮食需控制钠盐摄入,适量补充优质蛋白但不超过每公斤体重0.8克。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定期复查血肌酐和尿素氮指标。适当进行床上肢体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保持会阴清洁降低感染风险。出现呼吸困难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败血症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