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患者皮肤瘙痒的原因是
发布于 2025/06/21 13:04
发布于 2025/06/21 13:04
肾衰竭患者皮肤瘙痒可能与尿毒症毒素蓄积、钙磷代谢紊乱、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皮肤干燥、周围神经病变等因素有关。
肾功能严重受损时,尿素、肌酐等代谢废物无法有效排出,这些物质沉积在皮肤组织中可刺激神经末梢。尿毒症毒素还会改变皮肤微环境,激活免疫系统释放组胺等致痒介质。临床表现为全身性瘙痒,夜间加重,透析后可能暂时缓解。
肾衰竭患者常合并高磷血症和低钙血症,异常升高的血磷会与钙结合形成沉积物。这种矿物质代谢紊乱可刺激皮肤内感觉神经,同时继发甲状旁腺激素过度分泌,进一步加剧瘙痒症状。皮肤可能出现细小鳞屑伴抓痕。
长期肾功能不全导致活性维生素D合成不足,引发甲状旁腺代偿性增生。过量分泌的甲状旁腺激素不仅影响骨骼代谢,还会通过升高血钙、刺激肥大细胞等途径诱发瘙痒。这类患者常伴有骨痛和皮肤钙化表现。
肾功能减退时皮脂腺和汗腺功能受损,皮肤屏障完整性被破坏。尿毒症患者常见表皮含水量下降,角质层脱屑增多,干燥的皮肤更易受到外界刺激。表现为皮肤粗糙脱屑,寒冷季节症状加重。
尿毒症毒素可损伤感觉神经纤维,导致异常神经冲动传导。这种神经源性瘙痒具有顽固性特点,常规抗组胺药效果有限。患者可能描述为蚁行感或烧灼感,多伴有肢体远端感觉异常。
肾衰竭患者出现皮肤瘙痒时应加强皮肤保湿护理,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清洁产品,避免搔抓导致感染。控制血磷水平,限制高磷食物摄入,遵医嘱使用磷结合剂。保持透析充分性有助于清除毒素,严重瘙痒可考虑光疗或加巴喷丁类药物。日常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室内维持适宜湿度,洗澡水温不宜过高。定期监测钙磷代谢指标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上一篇 : 皮肤瘙痒起红疹是什么原因
下一篇 : 皮肤瘙痒要警惕哪些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