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阳治疗中医有什么方法

发布于 2016/04/26 15:14

乙肝小三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患者不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的话,病情还会发生恶化的,由于中医治疗副作用小,很多的患者都倾向于中医治疗的方法,那么小三阳治疗中医有什么方法呢?

治疗一:毒为实邪,解毒排毒

乙肝多因郁、瘀、毒形成,“郁”为气病,有木土之分。“瘀”为血病,在经在络。而毒为实邪,是乙肝的主要致病因素,故贯肝病之始末。肝脏是一个强有力的解毒器官,能将人体代谢过程的有害废物进行解毒,排出体外。如肝功发生障碍,其解毒功能降低,有毒物质即对机体,尤其是特适性的肝脏产生损害,在治疗上“不离于肝、也不止于肝”扶土抑木,佐金平木,滋水涵木,泻火疏木。重在利胆,因肝胆相照,胆为肝脏排泄胆汁,为肝排邪泄毒。在上者因而越之,在下者引而竭之,在胆者自当利之。

治疗二:脾气易虚,顾护脾胃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因此,治疗乙肝,尤其应重视益气健脾,因为益气健脾法具有补充元气,健运脾胃,升清阳,固卫表,止虚汗,退虚热,解毒,利水、生津救脱等扶正作用。尚有生血、摄血(止血)、活血祛瘀、消肿排脓等间接作用。能调节机体多种免疫功能,促进细胞的转化,增强细胞免疫,促进抗体生成,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治疗三:气滞血淤,活血化瘀

几乎所有的乙肝患者的肝脏都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的病理改变,大多由气滞血瘀造成,情绪不畅,并非肝郁的唯一原因,湿热痰浊、瘀血阻滞、经络气机不畅可以致郁致瘀,肝之清阳被遏,也是一种郁滞,气为血帅,气滞血瘀,血脉不通,则瘀血内生,临床上两胁疼痛,肝脾肿大,肝掌、蜘蛛痣,舌质暗有瘀斑,面色黑或晦暗,皮肤发硬甚至开裂说明瘀血阻滞,是乙肝的基本病机之一。

上述内容就是乙肝小三阳的中医治疗法介绍。专家提醒大家,在生活中应该多关注一下自身的健康问题,合理的安排饮食,并且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一旦发现患病了,就应该及时的进行治疗,使大家免受疾病的伤害。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

专家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