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与补钙

发布于 2016/05/13 14:04

骨质疏松症是常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代谢性骨病,是诱发骨折的重要风险因素。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正日益增高。因其发病率高,且随着这种疾病常识的普及,各种各样的补钙药品广告大量出现在网络、广播、电视和报刊上。面对危言耸听的广告,人们无所适从。那么,是不是稍上年纪,就得补钙?应该如何科学补钙?

骨质疏松与人体内的钙量息息相关,但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补钙越多,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就越小。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我国人群每日钙营养素供给量:0-6个月为400mg(毫克);7个月-3岁为600mg;3岁至青春前期为800mg;青年期为1000mg;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为1200mg;成人为400mg。人体所需钙元素的全部或大部分可从食物中获得,对幼婴儿、青春期、妊娠、哺乳期妇女及老年人需钙较多的人群,更应强调以食补为主,只有当食物中钙含量低、摄入不足或体内钙丢失过多时,或发现有钙缺乏症状,或有钙磷代谢障碍表现时才需补充钙剂,而不是人人都需补钙。

补钙应选择易溶解无刺激、酸碱度适中、口感好、易服用、易保存、价格低廉的剂型。一些厂家利用人们的认识误区,在钙的名称上玩花样,诸如“活性钙”、“原子钙”、“离子钙”甚至“纳米钙”也纷纷登台亮相,使人们误以为钙越细越好。其实无论是有机或无机钙,都是以离子形式吸收利用的,所谓“离子钙”、“纳米钙”只是商家故弄玄虚罢了。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专家对7种市售钙产品进行了促生长发育、组织是钙存率和增加骨矿物质含量的动物实验,并将结果与碳酸钙(一种最普通且廉价的钙剂)比较,发现在所研究的钙产品中没有一种优于碳酸钙。因此,专家们认为按效果价格比,碳酸钙最好。

补钙有其科学性。因人体内钙都是以离子形式吸收、利用。所以,餐后或餐时服用其吸收率要高于空腹时服用,而且分次小剂量服用比一次大剂量服用的吸收率高,机体缺钙时吸收率高,膳食成分对钙的吸收也有很大影响,如食物中的植酸、草酸可阻碍钙的吸收。

但是,补钙过量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钙是目前已知的毒性最小的矿物质之一,但摄入过多,不仅造成浪费,也会有不良反应。如果钙摄入过多,会减少锌、铁、铜等的吸收,从而出现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贫血等症状,同时出会造成便秘。此外,还会增加结石形成的危险。有资料表明,长期高钙饮食有促进肾结石形成的潜在危险,因过多的钙将从肾脏排出,并在肾脏中形成结石。

所以,专家强调,补钙的基本原则应以食补为主,若需补钙必须同时补给适量的维生素D,单独补钙是不合理的,过多补钙更有害。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