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儿童多囊肾的问题
发布于 2016/05/16 15:38
发布于 2016/05/16 15:38
有关儿童多囊肾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了解儿童多囊肾就要知道儿童多囊肾是什么,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类型,只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的进行有效的治疗。
小儿多囊肾是在肾脏皮质和髓质出现无数内含尿样液体的囊肿,呈弥散分布。此病有两种遗传形式,一是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多在成人期才出现症状,但也可在新生儿就出现症状,过去一直称此型为成人PK;另一型为常染色隐性遗传型,过去称之为婴儿型PK即出生就表现症状,甚至在新生儿期丧生。但近年发现此型也可见于成人,前一型多见约为后一型的12至24倍。
1.病理病因
(一)发病原因
小儿多囊肾多囊肾的病因是基因缺失,其中成年型多囊肾常是由于16号染色体的基因缺失,偶然是由于4号染色体的基因缺失,是外显率为比较高的显性遗传,因此单亲的染色体缺失将使其子女有的可能性百分之五十遗传该疾病,婴儿型多囊肾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父母双方均有该病的基因改变才能使其子女发病,发病概率为百分之二十五。
(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肾囊肿衍生于肾脏的上皮结构,原发于肾小管和包氏囊,所有的肾囊肿都有某些常见的结构成分,包括上皮质,膨胀的囊肿内含肾小球的滤液。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PK: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典型患者是由第16对染色体短臂上的异常基因引起,加上感染和中毒作用于小管,激发囊肿基因改变了小管细胞代谢,直接造成上皮细胞坏死,造成梗阻亦促进细胞增生致囊肿形成。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PK:是由DNA突变引起,但缺陷的等位基因的染色体位点尚不清楚,患儿之父母并不患病,但都携带这种病的基因才能使其子女发病,此病罕见。
2.病理变化
(1)婴儿型多囊肾: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均伴肝脏病变,虽然主要见于年幼儿,但也可发生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及成人,双肾显著增大,外形保持正常,表面光滑,但胎儿肾脏的分叶状态较正常肾更明显,因肾的皮髓质被小囊肿所侵犯,故切面呈海绵状或蜂窝样,组织学检查,肾实质被多数与肾表面成直角排列的长的囊肿所代替,在被膜下可看到少数正常的肾小球及曲管,肾功能检查显示囊肿是肾单位的功能部分,显微解剖可见囊肿为扩张的集合管,输尿管及膀胱发育正常,严重病例,由于胎儿尿少导致膀胱发育不良,根据症状出现时年龄。
婴儿型多囊肾可分为4个临床亚型:
①围产期型:由于婴儿腹部膨隆,产程往往长而不顺利,可见小儿循环不良及呼吸困难,呈现典型的面容,有时因并发肺发育不全,纵隔积气而出现发绀,显著呼吸困难,可于出生时或生后不久死亡,有些婴儿出生时可触及巨大肾脏,生后有尿毒症,脓尿,血尿及高血压,围产期可能存活,这些婴儿肾脏的百分之九十或更多的肾组织为囊性或发育异常,静脉泌尿系造影双肾不显影,肾超声波检查可证实大而多囊的肾,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显示膀胱正常,无反流,无尿道梗阻,如出生时就有尿毒症则预后不良,死产的百分率高,绝大多数尿毒症婴儿均于围产期或生后3个月内死亡。
②新生儿型:在新生儿期存活者,常有进行性尿毒症,高血压,并可触及双侧肾增大,经肾超声波检查,囊肿病变范围广泛,约百分之六十肾单位发育异常,多于生后6月内死于尿毒症,有些患儿经适当限制饮食中的蛋白质,治疗肾性酸中毒,高磷血症及高血压可使尿毒症减轻,肾功能改善,病儿可存活到儿童期,但肝脏的病变随年龄增长逐渐显现。
③婴儿型:有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五十肾单位有囊性肾发育异常,临床表现为生长迟滞,进行性尿毒症以及儿童期的肝功能衰竭,在出生时难与新生儿型区别,只是婴儿型在婴儿期没有进行性尿毒症。
④童年型:由于双侧肾囊性病变小于百分之十,而肝脏病变广泛,故在10到20岁时表现肝病变,只有做尸检时才偶然发现有多囊肾。
(2)成人型多囊肾:本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约百分之三病例于小儿期就开始有症状,但在小儿引起肾功能衰竭者罕见,双侧肾增大,大小不规则的囊肿散在于皮质及髓质,夹杂有正常肾实质,囊肿可在肾单位或集合管的任何部位,肾小球囊肿是成人型多囊肾在早期的一个特点,成人的并发症(出血,结石及感染)不常见于小儿,也往往不严重,散在局灶性肝囊肿只占成人患者的三分之一,不产生功能障碍,脾及胰囊肿不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