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慢性胃炎
发布于 2016/05/19 11:16
发布于 2016/05/19 11:16
功能性消化不良旧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指一组无器质性病变或仅有一般慢性胃炎的消化不良症候群,可反复或持续发作,中青年多见,症状以上腹饱胀不适最常见,其次为嗳气、早饱、食欲下降、上腹隐痛或灼痛、恶心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病人中女性多于男性。调查研究发现,本病患者常有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疑病积分明显高于正常人,其生活中应激事件发生频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治疗效果与心理因素也有明显关系,据报道用安慰剂治疗有效率可达30%~60%,故医生在为患者治疗中应十分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治疗原则有三,一是用药要有针对性,根据其突出的症状,从病理生理的角度选择药物。
我国的慢性胃炎主要由幽门螺杆菌引起,是否应一律根治此菌一直存在争议。为此,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作出了适宜于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四条建议:①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黏膜有糜烂、中至重度萎缩及肠化生、异型增生)。
虽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约65%~75%,但此菌的存在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出现与否无明确联系。此菌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中的作用还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根治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只是试验性治疗,在整个治疗方案中不占主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