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肾炎的诊断标准

发布于 2016/05/24 09:14

肾炎是两侧肾脏非化脓性的炎性病变,肾因肾小体受到损害出现浮肿、高血压、蛋白尿等现象,是肾脏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随着肾炎患者数量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肾炎的问题,尤其是肾炎的诊断标准,接下来是关于肾炎的诊断标准的详细介绍。

诊断依据:

1.病前有明显链球菌感染史临床出现典型的血尿、蛋白尿、少尿、水肿、高血压等急性肾炎综合征。

2.链球菌培养及血清学检查咽部或皮肤脓痂分泌物培养示A族溶血性链球菌阳性,血清补体下降,血清ASO增高,即可确诊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者,需根据尿液检查及血清补体动态改变作出诊断。因90%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均有低补体血症,所以,血清补体测定可作为评价急性肾炎的一线检测。

3.实验室检查①尿常规以红细胞为主,可有轻或中度的蛋白或颗粒管型。②血尿素氮在少尿期可暂时升高。③血沉在急性期增快。抗“O”效价增高,多数在1:400以上。④血清补体C3测定在发病>2周明显下降,6~8周恢复正常。

4.其他检查通常典型病例不需肾活检,但如与急进性肾炎鉴别困难;或病后3个月仍有高血压、持续低补体血症或肾功能损害者需肾活检。

肾炎的临床表现:

1.前期症状大多数病人在发病前一个月有先驱感染史,如化脓性扁桃体炎,起病突然,高烧,但也可隐性缓慢起病。

2.起病多以少尿开始,或逐渐少尿,甚至无尿。可同时伴有肉眼血尿,持续时间不等,但镜下血尿持续存在,尿常规变化与急性肾小球肾炎基本相同。

3.水肿约半数病人在开始少尿时出现水肿,以面部及下肢为重。水肿一旦出现难以消退。

4.高血压起病时部分病人伴有高血压,也有在起病以后过程中出现高血压,一旦血压增高,呈持续性,不易自行下降。

5.肾功能损害呈持续性加重是本病的特点。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和肾小管功能障碍同时存在。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