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堵塞要警惕四种病
发布于 2025/06/22 15:17
发布于 2025/06/22 15:17
胆管堵塞可能与胆管结石、胆管炎、胆管癌、胰腺肿瘤四种疾病有关。胆管堵塞通常表现为黄疸、腹痛、皮肤瘙痒等症状,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和血液检测明确病因。
胆管结石是胆管堵塞最常见的原因,结石可能原发于胆管,也可能由胆囊结石迁移至胆管。胆管结石可能导致胆汁淤积,引发胆管炎或胰腺炎。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发热、寒战等症状。治疗胆管结石可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严重时需手术切除胆囊。
胆管炎多由胆管结石或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黄疸、腹痛三联征。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可能危及生命,需紧急处理。治疗包括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行胆管引流。慢性胆管炎可能进展为胆汁性肝硬化,需长期随访。
胆管癌是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隐匿,晚期可能出现进行性黄疸、消瘦。胆管癌风险因素包括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吸虫感染等。诊断依赖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晚期可考虑放化疗。
胰头肿瘤可能压迫胆总管导致梗阻性黄疸,常见于胰腺癌或壶腹周围肿瘤。患者可能出现无痛性黄疸、脂肪泻、体重下降。诊断需结合增强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等检查。治疗取决于肿瘤分期,早期可手术切除,晚期以姑息治疗为主。
胆管堵塞患者应注意低脂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加重胆汁淤积。适当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定期监测肝功能。出现皮肤巩膜黄染、陶土样大便等表现应及时就医。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有助于预防胆管疾病。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复查,关注胆汁引流情况。